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政协委员谈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人民生活


2019年03月05日 14:48    来 源:光明日报     作者:温源

  原题:“大水漫灌”不能搞 “精准滴灌”要加油——政协委员谈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人民生活

  嘉宾:

  高培勇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副院长)

  谢卫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李保平委员(宁夏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法学研究所所长)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温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

  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金,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同时,促进加强对民营、小微企业等的金融支持。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搞“大水漫灌”,要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主动预调微调、强化政策协同,在确保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着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形成共识:“大水漫灌”有违高质量发展要求

  主持人:为何我国经济发展要坚决杜绝“大水漫灌”?“大水漫灌”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带来哪些危害和风险?

  高培勇委员: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站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基础上看待和解决新问题、新矛盾。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GDP的规模和增速最受关注;但到了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匹配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GDP规模和增速已不是唯一追求的目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要。当前经济运行中的许多问题,表面看是总量和需求侧问题,实则是结构调整过程中出现的“阵痛”,是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具体反映,不能因为经济运行中遭遇短期冲击就忘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不能因局部的、眼前的问题而改弦易辙,从供给侧跳回需求侧。要更多地通过改革的办法,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解决各种矛盾,不能重走“大水漫灌”的老路。

  谢卫委员:“大水漫灌”式的经济刺激所带来的往往是粗放式的经济增长,导致产能过剩和资金浪费,不利于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大量资金堆积容易形成资金空转,助长金融乱象和金融投机。我国经济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会面临许多困难,这时候市场希望加大货币投放、刺激经济的呼声也会愈加强烈,但更需要我们保持定力、精准施策,用深化改革和精细监管,而不是“大水漫灌”来引领经济增长。

  李保平委员:“大水漫灌”是一种形象化比喻,其结果是低洼处得到较大补给,而高处蓄水较少。在经济发展中,金融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愈加增强。货币政策上“大水漫灌”的结果,有可能导致需要发展的产业较少得到或得不到资金支持,而落后产能由于短期效益导致的较低地势,反而得到较大政策支持。这样会导致固化甚至强化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使得产业转型、结构调整受到制约。“大水漫灌”政策不符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与经济产业转型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背道而驰。

  着力调整:“精准滴灌”解决结构性矛盾

  主持人:2018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在精准把握宏观调控的度、有针对性地主动引导市场预期上取得了哪些成效?当前精准施策将在何处着力?

  谢卫委员:2018年,我国始终把稳健的货币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防范金融风险有机地结合起来,全年货币投放保持在合理区间;通过及时的政策调整和精细化监管,保证了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比如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既保证了对经济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资金供给,又避免资金的大规模投放;在严监管、坚决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的同时,也适度延迟整改到点的时间。总体上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保证了金融秩序的稳定。

  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工具箱仍然有众多选项,我国存款准备金率仍居世界高位,有较大的调控空间,但这并不意味货币政策的放松,而是降低融资成本的结构性替换选择。总体上要改“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着力解决结构性矛盾。

  高培勇委员: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要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投资的重点是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的补短板。在实施减税上,要推动更大规模减税、更明显降费,立足于给企业降成本,给实体经济降成本。同时要加强金融监管,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李保平委员: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仅仅强化或要求银行支持企业发展是不够的,更要建立结构合理、定位准确、职责法定的银行业架构等长效机制。同时,民营企业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增强诚信意识,树立企业家精神,以赢得更多的金融支持。

  精准施策:实现金融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

  主持人:该如何通过精准施策来引导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李保平委员:一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金融监管能力和服务能力;二要重视并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问题;三要紧盯房地产金融风险,对相关贷款审批坚持审慎原则;四要关注企业债务特别是“僵尸企业”债务问题;五要重视国际金融风险对我国的影响,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化解。

  谢卫委员:金融机构要在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进行更多布局,形成金融和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围绕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为改革提供稳定有序的货币金融环境。二要补短板,把发展多层次融资市场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大力发展直接融资,下决心破除约束资本市场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三要正确定位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的银行业发展,鼓励约束区域性中小银行专注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并适当放开利率水平,形成银行敢贷、愿贷、能贷的经营环境。四要继续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明确所有金融活动必须置于监管之下,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