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两岸携手为一带一路汇智聚力——第三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论坛举行
2023-06-02 作者:记者 陆航
分享到:

  本网讯(记者 陆航)5月27日,第三届“大航海时代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峡两岸学术论坛在厦门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甄占民,台湾中华郑和学会理事长赖进义,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甄占民在致辞中指出,10年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着眼人类前途命运以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高瞻远瞩地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就是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中国提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也是要通过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推动沿海国家并肩书写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时代新篇章。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祖国大陆围绕支持台湾地区参与建设“一带一路”,出台了一系列惠台利民政策措施,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两岸思想交流和知识共享,可以为“一带一路”合作行稳致远创造良好条件,也可以为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吴子东介绍说,厦门自古就是海洋通商的重要口岸,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厦门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城市。过去十年,厦门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扎实推进互联互通、经贸合作、海洋合作、人文交流四大核心枢纽建设,打造“一带一路”无缝衔接的陆海枢纽城市。当前,厦门正围绕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的节点支撑,更好的助力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

  谈起海上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赖进义表示,郑和七下西洋,航程远及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十五、十六世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一带一路”倡议坚持文明之间以对话取代冲突,是一条合作之路、开放之路、共赢之路,已经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实践平台,是21世纪中国的伟大创举。两岸学者加强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交流和研究,可以让世界因共建“一带一路”变得更美好。

  最晚自唐代起,阿拉伯世界就已经与中国海上贸易往来。在纽约两岸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汤锦台看来,郑和船队的出访,推动了苏门答腊巴林邦和爪哇岛北岸各港口华人社区的建立。郑和出航之后,马六甲发展成为海上通商的国际口岸。从葡萄牙人15世纪末进入印度沿海水域,西方殖民势力主导的欧亚海上贸易网取代了阿拉伯海上商业势力。唐宋以来阿拉伯世界通往东方的航路,自此中断。阿拉伯文明与中华文明的海上交往受到阻碍。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两大文明必将为世界文明的重塑带来强劲动力。

  与其他国际合作机制相比,“一带一路”是发展导向而不是规则导向。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认为,“一带一路”是新型的、发展导向型的国际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为世界提供了全新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中国方案。过去十年,“一带一路”倡议为世界新发展格局夯实了基础。未来十年,发展中国家对于国际秩序、全球治理的诉求将迎来新的面貌。文化交流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提供了民意基础,而面向世界的“全球文明倡议”,将有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来自海峡两岸约50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郑和下西洋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十周年:成就与挑战”“新时代中非经贸合作与中非命运共同体构建”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为推动两岸历史传承及民心相通,唤起两岸历史共同感和现实责任感,促进携手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智力支持和学术支撑。

  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非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智库主办,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厦门市石室书院)承办,台湾中华郑和学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海沧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协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