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召开
2022-09-23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9月23日总第618期 作者:记者 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记者 王春燕)9月17—18日,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在线召开,主题为“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以视频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以视频方式出席论坛并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高培勇指出,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化。总结人类文明发展历史经验,探讨宗教和谐发展规律,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我国宗教学研究面临的重要任务。他就促进宗教学研究、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提出三点要求。第一,要把坚持正确导向作为第一位要求,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不断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第二,要坚持问题意识导向,聚焦宗教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推出立足宗教学学科前沿,具有引领性、创新性、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学术成果。第三,构建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国际学术交流机制,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致辞。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表示,此次论坛聚焦宗教学研究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旨在分析宗教学研究的学理逻辑和现实关切,进而探讨其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形成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最大公约数”;其次,要立足中国、面向国际,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多视角、多维度推动宗教学领域的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最后,要加强学术的深入对话,为国际学术交流搭建平台,夯实国际学术话语的基石。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作主旨演讲。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在主旨发言中介绍了西方的新时代运动思潮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基本特征,探讨了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分析了宗教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他表示,所谓文明取代可能会引起冲突、战争、灭绝,而只有文明对话、文化互渗、文化共荣、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才是人类未来的出路。错误的文化观正在将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拉远,隔阂在出现,危机已显露,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定要对错误的文化观加以警惕。人类只有共同努力,开展文明对话,制止文明冲突,才会有和平幸福的新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2·宗教学)在线召开。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与会学者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顺应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愿望,切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中国宗教体现了和而不同、以文化人的精神气质,强调人文、重视人本,着眼于世界的互联互通,强调世界的整体性,蕴涵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涵。未来,应该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开展宗教对话,激发各个宗教的内生动力,共同谋划宗教和谐、世界和平、人类发展的美好前景。

  来自中外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并围绕“宗教学研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理论贡献”“宗教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全球文明交流与宗教对话”三个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兵主持开幕式。本网记者  朱高磊/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王兵主持开幕式。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主席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承办。据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自2011年起开始承办“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宗教学)。逾十年间,论坛聚焦宗教学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宗教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宗教与社会发展、宗教与慈善、宗教与全球治理、世界宗教热点、宗教风险等主题进行了研讨。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