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发布
2022-01-07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月7日总第590期 作者:记者王春燕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2021年12月29日,《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高翔,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赵川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高翔指出,一百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断奋进、孜孜以求,为中国考古学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一百年来,中国考古研究攻坚克难,实现重大突破。站在中国考古学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新起点上,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我国考古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只有强弱项、补短板、破难点,才能推动新时代中国考古学行稳致远。为此,一要旗帜鲜明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二要锐意进取,探索和破解人类历史上的未知,揭示人类社会的源起和演变,构建新时代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三要创新思维,把考古学理论成果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普及性知识、传播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有力工具,进一步推动考古学的普及化、社会化、国际化;四要站在精神传承、文化传播、文明发展的高度,做好顶层设计,持之以恒做好文化遗产保护;五要探索建立符合新时代中国考古学实际的学术评价体制,探索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新机制,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高素质新时代考古人才队伍。

  王伟光指出,在实践中提高全民族的历史责任感,为全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食粮,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考古学有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使命。新时代,我国考古工作者要以考古发现为基础,着力推动学术创新,做好成果转化,讲好中华历史文化故事,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坚持和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基础性材料和鲜活的历史实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宋新潮指出,为做好新时代的考古工作, 一要切实抓住历史机遇,加快人才队伍研究,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科研能力的考古研究队伍。二要坚持开放合作,推动聚合提升。开展多学科、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支持多维度发掘、阐释考古资料;以开放共享精神促进考古成果的保护、利用和传播,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三要聚焦重点研究,创新考古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考古工作发现分析能力。集中力量攻关,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增强中国考古学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赵川东表示,如何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如何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继续把握历史大势,这是时代赋予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新使命。新时代考古事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同时也面临新任务,亟须展现新作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考古学研究的正确方向,努力推动新时代考古研究取得新突破,着力提升新时代考古研究的社会效益。

  据悉,《中国考古学百年史(1921—2021)》共四卷,917万字,十二册,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担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赵剑英担任总策划、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副理事长陈星灿担任副主编,由国内外276位专家学者共同撰写。全书把百年来中国考古学分为石器时代考古、夏商周时代考古、秦汉到宋辽金元明清时代考古、科技考古以及各个考古学专题研究四大部分,每部分被分解为50个左右研究课题,每个研究领域按照时间顺序和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会议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