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要闻
罗常培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在京召开
2019-08-1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8月16日总第491期 作者:记者魏旖增
分享到: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本报讯 (记者魏旖增)为纪念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教育家罗常培先生,8月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主办的“纪念罗常培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暨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翔出席会议并讲话,为第5届罗常培语言学奖获得者颁奖。会议由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文学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分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党委书记陈文学主持会议。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高翔在讲话中提到,罗常培先生一生著作宏富,《罗常培文集》有10卷之巨,给中国语言学事业留下了丰厚的宝贵遗产,与赵元任、李方桂两位大师齐名,是现代中国语言学重要的奠基人之一。罗常培先生说过,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语言学研究对祖国的文化事业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意义。罗常培先生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眼光,跨语言、跨学科研究汉语,他的学术成果对今天的语言学乃至社科人文研究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罗常培先生不仅学问精深,而且人格高尚,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纪念罗常培先生,就是要以他的崇高人格为楷模,坚持为人民做学问,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相统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1899年,罗常培出生于北京,1919年毕业于前身为清末京师大学堂的北京大学中文系。他一生从事语言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始终走在学术发展的前沿,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首任所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

  罗常培先生的主要学术领域是音韵学,在继承学术传统的基础上,他从西方引入现代语音学和比较语言学等新方法,将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有机结合,使音韵学成为现代中国语言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他率先研究古代方言差异,他的《唐五代西北方音》是中国古代方言研究的拓荒之作,为汉语古代共同语的语音变迁史提供了更加丰满的图卷。此外,他在实验语音学、汉语方言学、民族语言调查、社会语言学等众多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学术成果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在语言人文研究方面,罗常培先生同样有很深的造诣。20世纪50年代初,他写出《语言与文化》这一开创性著作,根植中国文化底蕴,广泛搜罗少数民族语言的文化现象,第一次以现代学术眼光解释语言和文化的高度相关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尹虎彬出席会议并致辞。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尹虎彬表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罗常培先生为代表的一些学者对中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了实地考察,先后出版了一系列重要专著,研究主要包括少数民族语言调查、中国语言谱系分类、少数民族文字的创制、使用和发展等,开创了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研究的先河。在新的历史时期,民族语言学的发展要不断梳理学科发展历史,结合中国语言学发展实际,构建有更大解释力的民族语言理论体系,把学术前辈的治学精神作为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出席会议并致辞。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李宇明表示,罗常培先生在普通语音学、传统音韵学、方言学等重要领域作出承前启后的巨大贡献。罗常培先生与吕叔湘先生1955年10月发布的重要报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首先,这篇报告解决了共同语与方言、个人风格、文学创作的关系等重要学术问题。其次,报告是一篇实践性很强的文献,推动了我国普通话宣传和政策制定,巩固语言研究支持国家语言事业的传统。最后,它对解决今天语言生活的现实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学术事业的发展。1950年,语言研究所成为中国科学院首批成立的研究所之一,以罗常培先生为代表的语言研究所领导班子迅速组建,形成初步的学术架构,语法研究、汉语史、方言学、民族语文等学科和机构纷纷起步,迅速成长为相关领域的领军队伍和中坚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出席会议并致辞。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刘丹青表示,语言研究所取得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创所所长当年奠定的扎实基础。从创所的架构、规划和工作中,我们能体会到罗常培先生的基本思路:夯实学术基础,以谋长远发展;拓宽研究领域,以广学术空间;瞄准学科前沿,以占学术高地;配合现实需求,以利国家大业。在院党组的领导下,在前辈宝贵经验的激励下,语言研究所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三次贺信精神,践行党和国家交给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崇高使命。

  罗常培先生既是学术的大家,又是人才的良师益友。他于1956年建立了科研工作12年规划,与其他单位合作举办了语言调查训练班和普通话语音研究班,促成了全国少数民族语言普查和全国汉语方言普查这两项规模罕见的语言调查盛举。他还亲自挑选和精心培育了众多语言学优秀人才,这些人后来纷纷成长为中国语言学多个领域的骨干人才和领军学者。罗先生严谨治学、开拓创新的学术血脉也由此得到了传承。

  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罗常培先生一生刻苦勤勉,治学功力深厚,胸怀学术大志,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学者。他深厚的学术底蕴、高远的学术目光、广阔的研究领域、严谨的治学风格、严格的育人风尚,尤其是贯穿其一生的爱国情怀,激励和鼓舞着很多人,他为学、为文、为人、为师的品格都值得后世景仰。

  高翔副院长、刘丹青所长为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会议上播放了罗常培先生的纪念影集。高翔、刘丹青为罗常培先生铜像揭幕。会议最后播放了罗常培先生之女罗慎仪女士录制的视频发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科研机构、高校的60余位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

  座谈会现场。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座谈会现场。本网记者 魏旖增/摄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