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改革开放没有止境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18)》出版


2018年08月17日 08:56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8月17日总第449期     作者:

  改革开放研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该长期坚持并具有长远意义的重大课题。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蔡昉等著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18)》一书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为庆祝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策划的大型丛书《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其中之一,旨在以国际视野为导向,全面、系统、专题性展现改革开放40 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经验积累、政策变迁。《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已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2018年重点主题出版物,并拟与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联合进行多语种出版。

  改革与开放同步推进

  书中指出,当人们说起中国经济改革的起始时间,一般都是笼统地说20世纪70年代末或80年代初。以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为准,应该说中国经济改革始于1978年。第一,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党的思想路线,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改革开放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几乎在同一时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家农户,决定摒弃生产队的劳动方式,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形式被称作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在全国得到推行,并导致人民公社体制的逐渐废除。这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初突破。而小岗村的颠覆性制度创新,也就理所当然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改革的先行实践。

  蔡昉在该书中指出,以往的一些分析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经济改革中,唯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改革可圈可点。其实,城市经济部门的改革与农村几乎同时起步,方式类似并取得了相同的改革效果。在城市部门,可以同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提并论的,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同样开始于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先后经历了恢复奖金制度、对企业放权让利、重新界定国家与企业的关系、鼓励非公有经济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发展混合所有制等。

  该书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也是同时发生的。1979年4月,邓小平首次提出开办“出口特区”。同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和汕头以及福建省的厦门建立出口特区(后来称作经济特区),标志着对外开放的开始。初期的对外开放还带有实验性和地域性,先后从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和沿海省份等入手;及至20世纪90年代,中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做出努力,开始全方位拥抱经济全球化。可见,中国的经济改革是开放条件下的改革,对外开放也在改革过程中得以推进,国内经济发展与融入全球经济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四十不惑  勇立潮头

  蔡昉在书中指出,从1978年到2018年,改革开放恰好历经40个年头。如果把孔子的名言“四十不惑”用在今天,首先是说40年的成功实践确定无疑地证明了这条中国特色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性;进一步引申,也是说40年是一个值得认真总结的时间点,以使我们对改革开放的认识上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从而更好地指导未来的改革实践。总结40年改革开放发展经验,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重要契机和一个历史节点。

  该书认为,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始有终、由表及里、内外结合的完整过程,而非许多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独立过程的简单拼接。首先,任何一个空间单位(国家或地区)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的经济水平和结构状况,都是以往发展的结果,也是未来发展的起点。如何认识今天,可以决定未来;懂得过去又是认识今天的必要条件。选择至关重要,而正确的选择取决于对历史和现实的正确认识。其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又是在特定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发生的,不可避免与外部世界产生彼此依赖和互动的关系。对一国经验的深刻认识和概括,也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中国的成功实践,特别是其中包含的对人类发展规律的探索,通过理论升华可以转化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该书指出,40年的改革开放时期,只是中国经济发展历史长河的一个短短的瞬间,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决定性阶段。因此,从中国大历史和长周期的视角来认识这个时期及其相关的语境和全球背景,更有助于把握方位,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从而指导未来。

  为经济学理论创新作出贡献

  据悉,《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1978—2018)》通过全方位总结各个领域的改革,展示中国改革故事,并尝试提炼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该书在内容上把消除传统经济体制对生产要素积累和配置的束缚,作为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把中国资源禀赋、发展阶段潜在的比较优势作为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分析了促进高速发展的各种贡献因素。

  该书认为,一般来说,面对一个长期处于激励不足从而低效率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中微观激励不足的环节入手,在只有受益者、没有受损者这样一种帕累托改进的路径中得到推进,进而改变资源配置方式,矫正资源误配格局。过去40年的改革基本上是沿着这一路径进行的,由此改变了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实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增长。这就是改革解放生产力、促进增长的经济学道理。

  该书强调,中国的改革开放,既是一般意义上的制度变迁,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总结40年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是指导下一步改革开放的必要。诚然,改革开放没有止境。然而,一个更加成熟、定型的经济体制模式,自身将具备不断自我完善的机制,所以,我们可以预期一个改革开放的完成期。与此同时,中国作为一个经历过经济发展诸种类型和阶段,依次解决了一系列经济发展问题的国家,其实践将是一个关于改革、开放、发展和分享的经验宝库。此外,中国还应该成为一个成功故事的讲述者,将这些经验升华为理论,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经济学的理论创新和话语转换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刘远舰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