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加强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


2018年07月27日 08:50    来 源:     作者:本网记者 查建国 夏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致辞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会议现场。 本网记者 查建国/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7月20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浦东论坛”——“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2018”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召开。

  书写政治经济学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是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纲领性文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高培勇指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其宗旨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四个自信”,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是个统一体,因此建设好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尤为重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立足于以中国人能够看得懂、外国人能够听得明白的语言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根本是要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一主线索,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出理论概括,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加以研究,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风格和形式,宣传和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科联党组书记燕爽强调,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政治经济学在不断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理论等一系列重要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新发展理念、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战略思想和理论观点,书写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期待并呼唤着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的发展和创新。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王金定表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驾驭了我国经济发展大局,在实践中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开拓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经济篇”,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学学术话语体系的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形成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全面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南开大学教授逄锦聚指出,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成就之一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宝贵的经验之一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指导实践。这就以事实回答了中国人不仅可以创造经济奇迹,而且可以创造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直气壮地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过去几十年来,世界经济理论只有西方经济学一个统一的范式,中国的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案例”。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权衡指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有基础和条件构建中国特色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具有理论阐释、实践指导、价值引领、舆论引导和有效传播等诸多功能;但同时也需要处理好经典政治经济学传统话语、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和中国政治经济学话语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中国特色和国际共性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术话语和政治话语的关系等。

  阐释丰富的理论内涵

  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首先需要明确它的学科定位。对此,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洪银兴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关系上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上是属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学。它提供一种意识形态,分清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但它不仅仅是意识形态,它还提供基本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进入新时代,其新时代特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目标等方面。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白暴力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主体论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人民主体论夯实了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基础,明确了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根本的因素是劳动人民,揭示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必然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从而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特点。

  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明确这一生产目的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红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王立胜指出,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和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