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2025-08-19 来源:社科院专刊 总第791期 作者:解竹
分享到:

  解竹(语言研究所)

  202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有力有效支持发展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要“梯度培育创新型企业”,“支持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发展”,标志着这两类企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层面的重点培育对象。

  瞪羚企业是指成功跨越初创期、进入高速成长阶段的创新型企业。这一概念由美国经济学家戴维·伯奇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借瞪羚兼具爆发力与持久力、在高速运动中仍能灵活转向的特性,比喻企业在高速成长阶段发展快、应变能力强的经营特质。在中国,瞪羚企业的实践始于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率先推出“瞪羚计划”,通过金融支持助力高成长企业突破初创期发展瓶颈。

  独角兽企业是瞪羚企业发展的更高形态,特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这一概念由美国风险投资家艾琳·李于2013年首次提出,其名称源自神话中象征稀有高贵的独角兽,寓意这些企业兼具罕见性和高价值。

  根据2022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的《高成长企业分类导引》国家标准,这两类企业均属于高成长企业,具有突出的成长性和创新性,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表现活跃,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是技术消长、要素流动、产业兴衰、市场荣枯的重要风向标。

  瞪羚企业更侧重于财务指标和雇员规模的增长,要求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以上,并保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强度。这类企业通常已度过初创期,商业模式得到初步验证,正处于规模快速扩张阶段。相比之下,独角兽企业则以估值规模和融资能力为核心评价标准,要求估值达到10亿美元以上,更强调资本市场对其发展潜力的认可。这类企业往往已进入相对成熟的扩张期,部分已接近上市阶段。

  国家高新区高度重视瞪羚企业培育工作,围绕支持瞪羚企业成长壮大推出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如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覆盖企业发展全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实施专项引才计划,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开放智慧交通、城市管理等应用场景。此外,各高新区还设立了专业服务平台,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咨询等配套服务。这些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加速了瞪羚企业向独角兽企业的跃升。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张赛(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