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公平正义视域中的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
2020-03-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3日第1885期 作者:冯颜利
分享到:
  美好生活与公共价值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理解,如从民主的角度理解,从自由的角度理解,甚至可以从人权的角度理解。然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从公平正义的角度理解美好生活与公共价值,更显其理论的厚重性。其要点有三:第一点是公平正义在公共价值和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第二点是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与公共价值,第三点是着力维护与不断推进公平正义。以期上述三点可以为从公平正义角度理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理论思考。
  
  公平正义在公共价值和美好生活中的重要性
      
  公正,或者说公平正义,作为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对形成新时代的公共价值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极为重要。只有系统科学地把握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才能形成价值共识与公共价值,进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公平正义,一方面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地构成了社会层面的价值共识;另一方面,它也构成了从哲学层面思考公共价值和美好生活的一个切入点,而且这后一层面是更根本的。

  从哲学层面思考公平正义在公共价值与美好生活方面的重要性,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它的理解。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经济政治的正义性是美好生活的基础。换言之,这个社会是否正义,决定着人民的生活是否美好,如果生活在一个不正义的社会里面,人民肯定不可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这是异于资本主义社会之处。其表现形式是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两方面的制度保证了社会主义必然是正义的。从社会层面看,通过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公平正义成为人们的公共价值之一,进而在不断促进公平正义的实践过程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公平正义的不同内涵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公平正义的理解有较大差异。通常,人们把公平正义简称为公正,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由此也表达了在社会层面,人民群众希望建立的是一个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

  公正要成为一个公共价值,就要形成共识。但对于什么是公正,或者说什么是公平正义,不仅民众的理解不同,学界的理解也很不同;不仅国内的理解不同,国际的理解也很不同。国外关于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及其理解争论了多年,美国学者罗伯特·查尔斯·塔克(Robert Charles Turker,1918—1992)和艾伦·梅克辛斯·伍德(Ellen Meiksins Wood,1942—2016),认为学界对马克思与正义的理解没有共识。他们从马克思主义文本中,即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寻找马克思与正义的关系,认为很多人没有理解马克思为什么批判正义,为什么批判抽象式公正。他们甚至认为,从马克思的文本来看,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不是非正义的社会。这些学者的根据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只要与生产方式相适应,相一致,就是正义的;只要与生产方式相矛盾,就是非正义的”。

  对《资本论》第三卷的这一段话的理解,国内外争论很大。然而其关键点在于,不能仅片面地、孤立地理解其意,而应把这段话放到马克思整个文本中来理解,不然就会出现上述“塔克—伍德命题”问题。要科学理解公平正义,就要理解马克思有关正义的思想,但他的正义思想不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意义上的正义。马克思号召人们建立一个新世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个美好的社会是自由的和全面发展的。

  我们要准确理解马克思的正义思想,首先必须清楚的是,马克思批判抽象的公正,就是要号召人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要人们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则是以“资本主义制度是不正义的”为前提。自然,在此前提下,资本主义不公平之处则更是数不胜数。马克思进而指出,公平在阶级社会中都是相对的,绝对的公平在阶级社会是不可能的。随之,马克思在那段话后面又讲奴隶制是不正义的。可以说,是否正义,一方面应从当下制度来看,另一方面应从未来社会来看。所以,看一个制度是否正义,它是有标准的,也是有立场的。马克思肯定是从无产阶级立场、工人阶级立场来看公平正义问题的。由此看来,立场决定了看待问题的态度,这也要求我们要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正义既有相对的一面,也有绝对的一面。
  
  着力维护与不断推进公平正义
  
  理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如何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理解了公平正义以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推进公平正义。要着力维护和不断推进公平正义,一是在理论上要思考怎么接着说,二是实践上要思考怎么做。从现实情况出发,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中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此前有人认为贫富差距小,不利于社会发展,因此要更加扩大贫富差距,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就是没有考虑到公平正义在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就现阶段而言,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有待缩小,距离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公平正义在“怎么看”上取得理解的共识,才能够在推进公平正义“怎么办”上有更好的政策建议。实际上,好的政策建议的提出,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说医疗卫生改革的问题、住房的问题、教育的问题等,都有公平正义问题在里面。这不是具体的操作问题,而是理解与改革的方向性问题。比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问题就是公平正义问题,公益性满足了才能体现公平正义性。当今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和公平正义性是值得反思的。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问题,在更深层面上是公平正义的问题,推进公平正义,就要解决公益性问题,否则很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已近百年,在马克思主义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并建立共产主义的目标上,中国已经跨出了一大步。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进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一切的成就都已表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只有在理解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基础上,才能真正体现公共价值、实现美好生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