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新华”命名 为新中国文化奠基
2019-11-0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11月8日总第501期 作者:杜翔(语言研究所)
分享到:

  近段时间,北京展览馆正在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新华字典》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初重要的文化标志性成就,其历次版本在成就展中隆重展出,观众纷纷驻足,寻找自己当年读书时使用的版本,并在展览橱窗前合影留念。

  新中国文化建设与《新华字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全国人口80%是文盲,农村地区的文盲率更为惊人。为编纂一本普及性字典,在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叶圣陶先生的组织策划下,新华辞书社于1950年8月1日成立,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魏建功先生调任社长。1953年12月,《新华字典》面世,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6年7月,为编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辞书社和原隶属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并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1977年起改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7年出新1版,此后历经多次修订,最新版是2011年出版的第11版。截至2015年7月,它在全球发行量高达5.67亿本,创下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字典”和“最畅销的书”吉尼斯纪录。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现代汉语的规范字典。主编魏建功先生指出:“它是以‘以音统字、以字统义、以义统词’为总体例的,这个总体例是解放初期语文工作者根据对汉语特征的理解,将旧有字汇字典从根本上予以改革的体现。旧字汇字典辗转传抄,不合时代要求,缺乏语文科学分析的做法,从此断绝。”《新华字典》凡例第一条明确指出该书的编纂目的:“主要是想让读者利用这本字典,对祖国语文的词汇能得到正确的理解,并且知道词汇现代化和规范化的用法,在书面上和口头上都能正确地运用。”《新华字典》以“新华”命名,成书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当时肩负着规范现代汉语的职责,担当着扫除文盲的任务,像“千斤顶”一般以一“典”之力撑起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开局,为新中国的全民教育、文化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10月,财政部、教育部联合下文,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范畴”,要求为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配齐《新华字典》,成为文化民生工程的重要举措。

  词汇规范化与《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大辞典编纂处成立于1928年,是我国近代第一个辞书专业机构,由黎锦熙先生创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为推行白话文、规范汉语读音作出了杰出贡献,所编写的《国语辞典》是民国时期汉语规范性词典。新中国成立之初编纂处继续工作,在规模宏大的扫盲运动中,编写了高质量的《学文化字典》,稍后又编写了《同音字典》,还曾精选《国语辞典》条目,出版了《汉语词典》。1956年7月,中国大辞典编纂处并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研究词汇的目的,归根到底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理解词语、运用词语,而这一目的的实现,最好的办法是使词汇研究的成果体现到词典编纂中去。语言研究所所长罗常培先生、副所长吕叔湘先生为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所作的报告《现代汉语规范问题》一文中指出,“词典是进行规范化的最重要的工具”,“我们还没有一部能够反映现代汉语词汇的真实情况的词典”。这次会议召开以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了词典计划委员会,拟订了在1956年完成正音字汇、词汇,1958年或1959年完成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等计划。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其中第9条是责成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以确定词汇规范为目的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为完成这一任务,同年7月,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成立,组建了一支多达40人的编写队伍,组织编写《现代汉语词典》。吕叔湘先生任词典编辑室主任,并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

  郑奠、孙德宣等先生撰写的《中型现代汉语词典编纂法(初稿)》(《中国语文》1956年第7—9期)一文奠定了词典编纂的理论基础。吕叔湘先生制定的《〈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1958〕是《现代汉语词典》编纂体例的纲领性文件。《现代汉语词典》于1958年开始编写,1959年底完成初稿,1960年印出“试印本”征求意见。

  1961年,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丁声树先生接任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现代汉语词典》主编,对吕叔湘先生主编的试印本进行修订,制定《〈现代汉语词典〉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对原有体例做了一些改订。1965年“试用本”送审稿印出,1973年“试用本”内部发行。1978年12月,《现代汉语词典》正式出版。《现代汉语词典》在收词、注音、释义、用例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开创性的成就。此后多次修订,最新版是2016年出版的第7版。

  《现代汉语词典》至今累计发行7000余万册,被誉为横渡浩渺语言海洋的智慧扁舟,不仅确定了现代汉语词汇规范、推进了新中国文化教育,在帮助海外华人学习与使用现代汉语、认同祖国文化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向新时代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在当下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辞书不能仅囿于国内市场,应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积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和文明的优秀成果。这不仅有利于汉语国际化传播,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也有利于新时代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正积极推进国际推广工作。《新华字典》汉英双语版已于2013年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汉英双语版的翻译工作已接近完成,商务印书馆与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组建了国际编辑部,推进这个项目的进程。同时,格鲁吉亚语版、阿拉伯语版、俄语版、西班牙语版、波斯语版的翻译工作都已陆续启动。

  目前,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社会正在进入“互联网+”和语言智能时代,“融媒辞书”让辞书这位“看不见的老师”已开始成为“看得见、听得到的老师”。在这样一个时代,辞书编纂和出版应具有更大的文化担当,推出多种形式的辞书产品,成为新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因此,既要创新词典编纂理念,研究辞书文本的编纂,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种用户的辞书需求;又应根据用户的辞书需求和检索习惯,改进辞书编纂和辞书面貌,改进辞书的出版发行。《新华字典》APP已于2017年发布,《现代汉语词典》APP也于2019年8月面世,更好地满足了数字化时代的读者需要。

  为加强辞书编纂的数字化和现代化,为辞书编纂与研究搭建更高平台,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辞书编纂研究中心”,批准语言研究所新设《新华字典》编辑室,承担《新华字典》修订及相关系列辞书编纂与研究工作,对外恢复“新华辞书社”名称;新设新型辞书编辑室,承担数字化辞书、外向型词典的编纂与研究。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回顾70年来学科发展道路,总结《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历程和经验,探讨信息化时代辞书的发展变化,是为了更好地丰富国人的辞书生活,将我国的辞书事业推上新高度,切实走出我国的辞书强国之路,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