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民族与人类所范明明: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守边固边治边稳藏”国情调研项目组赴林芝调研


2018年07月13日 09:1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7月13日总第445期     作者:范明明(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5月23日至6月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守边固边治边稳藏”国情调研项目组在西藏林芝市进行了为期17天的调研考察。课题组首先围绕林芝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五大文明建设情况,在察隅县和墨脱县进行了实地调查,特别是就脱贫攻坚、小康村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边防建设等内容走访了相关政府部门及典型村庄。随后,课题组到林芝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宣传部、统战部、民宗局、边防大队、发改委、财政局、工信局、交通局、国土局等多个部门进行调研。相关部门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本单位在经济社会发展与守边固边治边稳藏中的工作概况、工作亮点,并着重分析了目前工作中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

  西藏——雪域高原,祖国边陲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与缅甸、印度、不丹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边境线长达4000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6以上,是中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也是国家重要的安全屏障。同时,西藏又是边疆民族地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西藏边境地区由于海拔更高、交通更不方便、生产生活条件更艰难,更处于发展不充分状态,是西藏扶贫攻坚、脱贫致富工作的重点地区,也是西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工作重心所在。大力发展西藏经济与做好守边固边治边稳藏工作,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发展好西藏的经济,不断满足广大西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解决西藏其他一切问题的重要基础,也是守边固边治边稳藏的前提;另一方面,做好守边治边固边稳藏工作,是发展西藏经济的重要社会条件,没有一个稳定的、治理有效的西藏社会和巩固的、坚强的边防体系,西藏经济发展就没有稳固有序的社会基础和边防安全条件。

  边境小康村建设亮点纷呈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给西藏牧民群众的回信中指出:“有国才能有家,没有国境的安宁,就没有万家的平安。祖国疆域上的一草一木,我们都要看好守好。希望你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林芝市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南部,南部与印度、缅甸两国接壤,行政区划面积11.7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约1000公里。林芝市辖波密县、察隅县、工布江达县、米林县、朗县、墨脱县、巴宜区六县一区。其中,察隅县是西藏自治区重要边境县之一,南接缅甸和印度,历史上著名的茶马古道从这里经过,是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独龙族、纳西族等多个民族以及僜人的聚居地。墨脱县与印度交界,是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也是雅鲁藏布江进入印度阿萨姆平原前流经中国境内的最后一个县,居民主要为门巴族和珞巴族。课题组在调研中发现,林芝市在固边兴边的工作上走在前列,察隅和墨脱也在边境小康村的建设过程中呈现出诸多亮点和可供借鉴的经验。

  易地搬迁与守边固边相结合。林芝市采取整村搬迁和“插花式”搬迁两种模式,将地处偏远、生产资料缺乏、生活困难的“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非边境一线村民搬迁到边境一线,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交通等多方面因素,发展产业、稳定生产生活。课题组所调研的察隅县下察隅镇布巴新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村将生态环境脆弱的察瓦龙乡的村民从怒江深处搬迁到自然条件及交通状况更好的下察隅镇,村民搬迁后分得了耕地、林地、住房,享受了国家边民补贴,生活环境和收入水平均得到改善。

  惠民政策与产业扶持相结合。边境居民除能够享受边民补贴、生态林补偿、公益岗位等二十多项富民惠民政策之外,当地政府还大力开展产业扶持,调动当地群众的创业积极性,让广大边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如调研组所到的墨脱县背崩乡,依托墨脱县良好的自然环境,大力发展高原有机茶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参与茶叶种植,使高原有机茶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地方群众与军队相结合。在察隅县和墨脱县,驻地部队、武警边防部队及边境县各级群防群治组织,通过入户开展宣传教育,鼓励边民在边境地区进行日常生产活动,鼓励引导群众发现陌生可疑人员和可疑情况立即报告,共同构建边境安全格局。

  边境安全与生态安全相结合。林芝市是西藏气候条件最好、生态环境最佳的地区。该市在经济建设过程中紧紧依靠生态优势,杜绝污染类企业进驻、严守生态红线,大力发展生态友好产业,如生态旅游、清洁水电能源、特色农牧业以及藏医药产业等,在保护好生态的前提下使自然资源成为百姓的“现金流”,确保边境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林芝市的边境小康村建设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仍面临一些困境和问题。课题组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在察隅和墨脱,基础设施建设仍是薄弱环节,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速度;同时,产业发展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如何形成可持续、内生性的发展模式仍属于探索阶段;此外,由于墨脱和察隅的生态环境具有特殊性,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冲突,仍需进一步协调。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