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2022-01-14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1月14日总第591期 作者:胡濒尹
分享到: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茁壮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为其提供了思想活跃的时代环境,又深刻影响着青年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他们既获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又面临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新形势,其思想观念必然深受影响而变动不居:他们既见证了不同文明文化交流交融的浪潮,也面临着文化冲突带来的矛盾与疑惑;他们既体验了科技革命带来的便利,也有由信息碎片化导致的困惑;他们既享受着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被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包围;他们既是“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弄潮儿,自信而勇敢地发表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同时也面临被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新媒体信息蒙蔽双眼的危险。因此,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来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显得非常必要而迫切。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一些错误社会思潮对青年一代形成“围剿”之势。比如,“佛系人生”建构的去理想化的精神世界、得过且过的人生态度、消极遁世的生存体验等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消解;“娱乐主义”在资本逻辑的裹挟下,用“娱乐至死”的谎言遮蔽了真理、抹煞了个性、戕害了自由直至对人的物化;历史虚无主义在唯心史观的支配下,以否定“历史选择”的客观性、否定“人民选择”的主体性,对党史新中国史的歪曲、丑化和污蔑;等等。无论被上述哪一种错误思潮所蛊惑,青年人都必将被其囚禁而迷失自我。

  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彻底的批判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的不断斗争中开辟前进道路的。思政课要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因此,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勇敢地举起批判的武器,在批判假恶丑中弘扬真善美,在批判中实现“破而以立”。只有对这些影响甚至误导青年一代的错误社会思潮、悖谬思想言论进行无情的批判,才能让他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才能真正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优秀接班人。

  对错误社会思潮、悖谬思想言论等进行批判,不能只停留于事物的表象,而要敢于直面尖锐的问题,深入事物的根本和深层本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要坚持问题导向……要把这些问题掰开了、揉碎了,深入研究解答,把事实和道理一条条讲清楚”。换言之,对错误社会思潮、悖谬思想言论等进行批判,不只是要通过“解剖”揭露它、驳倒它,而且要消灭它,将它从大学生的头脑中连根拔起。比如,近年来甚嚣尘上、对部分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佛系人生”思潮,对其进行批判,不能只停留在浅层次地批判“佛系人生”不良面相:消极的生存体验与生命观、去理想化的精神世界、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物欲化的享乐主义,而必须深刻剖析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如现代性与物欲化的消费文化的时代特质、大学生社会认知与价值认知的观念冲突等,深刻揭露“佛系人生”背后虚假乐观和虚无主义的实质与危害,从而让“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大学生的思想园地,从根本上消除“佛系人生”。

  对错误社会思潮、悖谬思想言论等进行批判,不是一味地冷嘲热讽,更不是愤怒地宣泄情感,而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教育引导青年一代清楚认识“任何社会任何时期都会有各种问题存在”,从而“正确看待、辩证认识、理性分析现实问题,辨明大是大非、真假黑白,在对社会假恶丑现象的批判中弘扬真善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勇于引导青年一代直面现实问题,富于激情且智慧地教育他们深刻认识社会负面现象的根源,以及被消灭的历史必然性;对错误社会思潮的批判,也不是简单地揭露和批评——“嘟囔几句陈腐的气话”,更不是给大学生熬制心灵鸡汤,而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深入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以及传播和扩散的主体动因,从而引导大学生与其进行斗争。质言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不是就批判而批判,而是通过深刻的揭露、深入的分析、智慧的揭示、勇敢的斗争,有效地使用批判这个武器,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受错误思潮的影响和蛊惑,不被世俗的看法所牵绊,从而站在人的解放的高度主动地建构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对娱乐主义进行批判,就不能只对“娱乐至死”的现象讽刺与嘲笑,而应该对“娱乐主义”的谎言遮蔽真理、抹煞个性、戕害自由的实质进行深刻揭露,从而引导青年一代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积极加以抵制,彻底消除娱乐主义的危害。

  对错误社会思潮、 悖谬思想言论等进行批判,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深谙思想政治教育的艺术,灵活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才能实现“批判”的彻底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际上,有时候不一定讲得那么高大全,从一个问题切入,把一个问题讲深,最后触类旁通,可以带动很多关联问题,有可能是一通百通,提纲挈领。比如对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批判,就可以从揭露“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等流行观点背后的荒诞逻辑开始,让大学生明白将幸福外化为房子、车子、票子,其实是将自己本该精彩的人生愚钝地交给了无穷的物欲支配,反而放弃了通过奋斗实现自身价值的人生追求。只有“让受现实压迫的人意识到压迫”,才能启发他们理性地拒绝物欲主义、拜金主义的诱惑,积极建构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心灵世界。

  总之,新形势下,面对激荡的社会思潮、复杂的社会矛盾,应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站在人民的立场,发扬革命的大无畏精神,以“现实生活”为“批判”的出发点,以理论的彻底性为“批判”的着力点,以“人的解放”为价值指引,撕碎那些错误思想观念所虚构的虚幻花朵,堵上那些以虚无主义、消费主义、娱乐主义等为精神抚慰的歧路,引导青年一代自觉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与内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不断推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系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