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拜访百岁国际友人伊莎白
2020-01-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1月10日总第510期 作者:梁怡
分享到:

伊莎白(左二)、柯马凯(左一)、武力(右二)与作者(右一)合影作者/供图

  2019年12月31日上午,我陪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再次拜访了104岁的伊莎白老师。

  加拿大裔著名国际友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伊莎白,1915年出生于中国成都,曾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47年,她随丈夫柯鲁克持英国共产党介绍信回到中国,并以国际观察员的身份到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所在地河北十里店村,考察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全过程,真实记录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阶段。1959年,伊莎白夫妇合作撰写的《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Revolution in a Chinese Village: Ten Mile Inn)在英国伦敦出版,向西方真实地介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改运动。1948年,她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留在中国,任教于叶剑英、王炳南直接领导的南海山中央外事学校(即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帮助新中国培养外语人才,被誉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她还亲历了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的入城式和开国大典。在随后的70年里,她与中国人民同甘苦、共命运,是新中国发展历史的见证人。

  我们原本约定上午10点到达老人家里。9点半,伊莎白老师的儿子柯马凯老师打来电话,告知他们正在参加北京外国语大学离退休老干部的迎新活动,邀请我们去活动现场。在学校职工之家二层,我们看到伊莎白老师正兴致勃勃地玩投球,据说之前还踢了球。然后,她又到一层参加猜字谜游戏。在上午的活动中,她一共赢得了6张奖券,换取了一大包奖品。活动结束后,一行人一起回老人家。在楼下,柯马凯老师询问坐电梯还是步行上楼。老人坚定地说:“走!”数着数一直走到了三层家中。

  对伊莎白老师的访问以聊天的方式进行。武力副所长首先介绍了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基本情况和《新中国70年》等新出版书籍,并邀请伊莎白母子参加2020年6月召开的庆祝当代中国研究所成立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他们欣然接受了邀请。伊莎白老师对展示新中国70年变化的《衣食住行》一书特别感兴趣,在翻阅过程中时不时停下,与儿子讨论书中内容。柯马凯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母亲的一些不平凡经历,以及工合国际的历史和发展情况。访谈过程中,我一直坐在沙发上记录。伊莎白老师看到后,一定要我坐到桌旁,说这样写字会舒服一些。多么可爱的老人!

  201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伊莎白老师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友谊勋章,这是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访谈结束后,老人戴上勋章与我们合影。合影的背景墙上,挂着两幅画像,一幅是毛泽东同志,另一幅是伊莎白老人的丈夫、柯马凯老师的父亲,同样为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的柯鲁克老师。

  祝福伊莎白老师身体健康!

  (作者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研究员)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