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马研院郑萍: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迈进

——不破哲三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


2018年11月29日 09:28    来 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11月29日总第1585期     作者:马研院郑萍

  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领袖当中,不破哲三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鲜明特质而名世。近年来,不破哲三对关于未来社会的构想提出了系统性的理论见解。

  以经典著作为依据进行理论思考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自2018年5月起,不破哲三在日本共产党中央主办的《月刊学习》杂志上连续3期刊载文章,集中探讨了日本共产党新纲领中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以期深化读者对日本共产党党纲的理论背景的理解。他全部思考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资本论》,同时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作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解读。为表明其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继承性,他又自10月起在日本共产党中央机关刊物《前卫》上连续4期刊载文章,集中对《资本论》中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构想进行了梳理与分析。

  显然,不破哲三试图表明他的理论思考具有坚实的经典依据;同时,他对未来社会的理论构想,具有统领日本共产党党纲灵魂、指明远大理想与奋斗目标的意义。

  从《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探寻理论依据、思想资源与现实灵感,是不破哲三理论活动的一贯特点。可以这样说,他的理论建构就是在对马克思经典文本的深刻把握与重新阐释中展开的。2015年7月,他曾出版专著《马克思〈资本论〉发掘、追踪、探究》,展示了其对于《资本论》的钻研方法、研究特点与思考重点。从这部著作可以看出,不破哲三的理论思考与2005年出版的《党纲领理论上的突破点》、2004年出版的《经典研究:马克思未来社会论》既一脉相承,又在理论深度上有所推进。而他以未来社会为对象的思考主题,始终未变。

  紧密结合理论思考与党纲的修改

  不破哲三认为,在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中,关于未来社会理论的探讨,是“最滞后的领域”,几乎看不到什么像样的成果。究其原因在于,各国的左翼党派与人士觉得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已经把话说尽,再无探讨的必要。此外,人们觉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存在已经在实践层面回答并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事实上,问题并不这样简单。

  1999年秋,为撰写连载《列宁与〈资本论〉》,不破哲三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他产生了新的想法与观点。《国家与革命》关于未来社会的思想,其依据来自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但后者并没有从分配方式的角度来界定未来社会。因此,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调整好”,使它能正常地运转所必需的主要条件,不能说是“计算与监督”。为证明自己的观点,不破哲三对《哥达纲领批判》进行了重新梳理与研究,并深入到《资本论》,力图更深入地开掘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矿产。而且,他将自己的理论思考写入日本共产党党纲,将理论思考与党的纲领紧密地结合起来。

  2004年1月,日本共产党第23次代表大会对党纲进行修改,通过了“新党纲”,新党纲反映的正是不破哲三的理论思想。这是1961年以来日本共产党对党纲所进行的最大规模的修改,足见不破哲三的重大影响力(当时日共党员人数超过40万),也折射了不破哲三相关理论思考的广泛程度与深入程度。

  党纲的修改内容广泛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基本理论以及日本共产党对当代世界的基本认识。新党纲第五章的标题是“争取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迈进”,这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叫法。它把“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两个概念并列使用,中间用间隔号隔开,表示二者是同义语,不再将共产主义社会区隔为两个阶段的内涵。之所以作这样的定性,就在于不破哲三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看作是构成进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标准。所不同的,是不同发展时期社会化的程度。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按照不破哲三的理解,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程度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不破则三称为“新社会”)与完成时期并不完全一样,但社会化的性质却是一致的,因而它可以视为是统一的标准。既然遵循着统一的标准,那么,实现社会主义变革之后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未来社会在本质上也就表现为一个连续的过程,而非划界清晰的两个阶段。在不破哲三关于未来社会的理论架构中,分配方式标准换成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标准。

  不破哲三提出,所谓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就是在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把主要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管理权和使用权统统交由社会去掌管。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生产资料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其最现实的方法便是使生产资料从资本家手里解脱出来,移交给个人的联合体。这种移交针对的是生产资料,至于生活资料,由于其私有的性质,在社会发展的整个阶段,依然要得到保障。他认为,既然未来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那么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以后,必然是联合体中的自由人使用共同的生产资料并共同从事生产活动。生产资料具有社会属性,由联合体本身进行社会化使用;生活资料则在联合体成员间分配,服从个人消费。

  显然,在不破哲三的理论框架中,“生产资料的社会化”首先是作为当代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手段与途径而出现的。一旦向社会主义过渡成功,“生产资料的社会化”还将在作为过渡时期的“新社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建设时期。具体说来,就是它将消灭剥削、消除贫困,提高所有人的生活品质,从根本上缩短劳动时间,创造保障社会全体成员的发展基础,使劳动的性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生产者成为社会主人公,从而根本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由于上述根本改变的带动,生产和经济的推动力也就从资本的逐利行为转移到推进社会及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发展上来,通过实行对经济的有计划管理,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有效控制环境破坏、社会差距的拉大等问题,从而使得人的自由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最终为实现支撑人类社会运行的物质生产力的新的飞跃性发展创造条件。

  未来社会值得商榷

  不破哲三认为,他的上述构想并非没有实现的现实可能。比如在日本,通过市场经济向社会主义前进,“是符合日本条件的社会主义的规律性发展方向”。因此,要积极有效利用市场经济,努力探索结合计划性与市场经济的灵活、高效的经济运行方式,坚决杜绝“统制经济”。日本的社会变革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支配地位的环境中开始的,新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只能在主要生产部门隶属于市场经济,在共同的市场经济中与资本主义部分并存、合作,从中获得发展并发挥优势。经过社会主义经济成分优越性的不断释放、不断证实,就会逐渐走向社会主义。因此,在日本推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将根据形势和条件采取多样的所有、管理、运营形式,并依据日本社会的独特特点,探索适合日本社会的形式。当然,无论怎样的形式,都绝对“不能违背生产者是主人的社会主义原则”,同时也不能采取“国有化”的极端立场,而是在各种现实可能性中,积极且有创意地去探究各种实现方式。

  不破哲三以及日共新党纲所表述的上述思想,尚有可商榷的。不过,不破哲三与日本共产党在艰难的资本主义环境中所做的理论探索,十分值得称道。特别是他们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强烈批判的态度和立场,对于实现共产主义的热切渴盼与期望,更是值得肯定的。

  在日本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争取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迈进的社会变革,历史上还没有先例,不破哲三将这称为“21世纪新的具有世界史意义的课题”。这项事业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人民的意识转变来配合,因而其实现途径就在现存资本主义框架内。这需要通过议会选举,获得人民多数支持,利用各种经济社会条件,逐渐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在超越资本主义时,人类的“前史”结束,而进入未来社会,人类的“本史”才刚刚开始;生活在当代的人们“作为开创未来社会的开拓者”,应该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为通向未来更加努力奋斗。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