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以绿色创新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
2023-06-0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3年6月9日总第647期 作者:张友国
分享到:

  ◇张友国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求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绿色创新无疑是这一战略任务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必将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支撑。

  第一,绿色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绿色创新具有一系列独特属性,使其成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五大新发展理念中,绿色创新直接体现了绿色和创新两大发展理念,并将两大理念有机统一,既强调绿色发展必须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又强调创新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治理改善为基调和底色。

  协调理念在绿色创新中的反映至少可从如下三方面理解:绿色创新本身就是绿色发展与创新发展的协调;绿色创新必将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效推进绿色创新离不开区域间、部门间的协调,离不开不同政策间的协调。

  绿色创新不仅强调自主创新,也强调对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的学习和引进,这就要求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同时,不断提升的绿色创新能力,又能很好地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从而促进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绿色创新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能极大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继而产生巨大的正外部性,这无疑也是对共享发展理念的深入贯彻落实。进一步,任何个体在绿色创新中创造的知识和技艺同样具有正外部性,能够为其他个体所借鉴、吸收和利用。因此,绿色创新集中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抓手,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第二,绿色创新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强大动能。作为创新的一个重大而特殊的领域,绿色创新能够有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要求或目标。把扩大国内需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新时代,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就必须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就必须以创新驱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造出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供给与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通过绿色创新优化供给结构,不仅能够保护和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同样也可以创造出大量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绿色、健康、安全产品和服务,如生态有机食物、无害洗涤用品、节能环保厨具、新能源汽车、生态旅游服务等,从而有效扩大内需。同时,不断提升的绿色创新水平,既有利于我国吸引更加高端的国外资源要素流入以助推国内大循环,也有利于优化贸易结构而促进我国贸易强国建设。特别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绿色创新更是有着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因而,大力加强绿色创新十分有助于我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继而有效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此外,对绿色创新潜在的巨大市场需求,也使绿色创新逐渐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从而有效带动了投资结构的优化。

  绿色创新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力支撑的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也为绿色创新创造了战略机遇。各地都应加强绿色创新以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需求,同时借此提升竞争力,并在此过程中为自身创造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绿色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双碳”目标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核心部分,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创新。要实现“双碳”目标,既要控制直至逐渐减少碳排放,又要将排放的碳通过生态固碳和人工捕捉的方式汇集起来。控制和减缓碳排放的直接途径主要有产业结构低碳转型升级、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升、能源结构清洁化稳步推进、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意味着碳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不断下降,而低碳型产业的份额不断上升。低碳型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市场需求的拉动,也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撑,通过绿色创新就能源源不断地为低碳型产业发展提供这样的技术支撑。如前所述,绿色创新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供给结构,创造出绿色低碳产品或服务需求,从而催生相关低碳型产业发展。国内外经验都表明,节能降耗技术不断提升通常都是最有效、最快捷的碳排放减缓途径,其本身就是一个持续的绿色创新过程。目前,我国不少领域的节能降耗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亟待通过绿色创新继续加以提升。

  能源结构清洁化的稳步推进更离不开绿色创新的支撑。一方面,清洁能源生产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工艺、核心设备及零部件仍需要通过绿色创新实现突破;另一方面,清洁能源的消纳和接入,即清洁能源进入现有能源消费体系,也面临一些瓶颈问题,如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储能技术等,需要通过绿色创新加以解决。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同样离不开绿色创新的支撑,如便捷的绿色公共交通体系、节能家电产品、节水器具等。

  由此可见,“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绿色创新的支撑,同时也对绿色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具有挑战性的需求,必将大大促进我国绿色创新。各类创新主体应以“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契机,加大绿色创新力度,赢得未来。

  第四,绿色创新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根本需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从发展方式视角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维度定义的一类经济体系,总体表现为低能耗、低污染,而绿色创新驱动是其发展动力的突出特征。

  首先,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求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和大力发展绿色金融,这两者本身就是绿色创新的重要内容,分别代表了技术与制度的绿色创新。因而,可以说绿色创新本就是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求在实体经济中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并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这些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都有赖于通过绿色创新提高自身竞争力,并创造相应的市场需求。如前所述,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构建更需要通过绿色创新突破一系列瓶颈。

  最后,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要求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都向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向转型,进而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这些都离不开绿色创新带来的相应技术进步和制度完善。

  上述分析表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绿色创新的支撑,绿色创新是建设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根本需要。在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把绿色创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五,绿色创新是促进空间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就发展不平衡问题而言,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空间发展不平衡,而绿色创新能有效促进空间均衡发展。

  一方面,绿色创新之所以能有效促进空间均衡发展,在于绿色创新创造的知识和技艺具有前面所述的正外部性。具体地,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绿色创新成果能够为其他区域习得,从而产生积极的空间溢出效应。对于一些发展相对不充分的地区而言,不仅可以将习得的绿色创新知识和技艺直接用于提升产业生态效率,甚至可与本地特有资源相结合来培育新兴产业,从而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清洁能源储量丰裕地区可利用发达地区先进的清洁能源开发技术,来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又如,生物医药资源条件优越地区可利用外地先进的技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当然,任何一个地区都可以利用本地绿色创新成果来进行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绿色创新有助于一些经济欠发达但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实现其生态产品价值,进而带动这些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创新不仅指技术层面的创新,也包含组织、社会和体制等非技术性的创新,无论是技术性还是非技术性的绿色创新对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都有重要意义。从当前相关地区的实践来看,生态修复、生态产业化、生态资源资本化运营、生态产权市场化交易、生态补偿机制等在不同地区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其中除生态修复主要属于技术性绿色创新外,其余方式都可归为非技术性绿色创新。当前,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还面临着核算体系缺乏、监测机制缺失带来的生态产权边界不明晰、生态补偿制度和损害赔偿制度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进一步的绿色创新逐步解决。

  总之,只有不断提升绿色创新水平,才能使中国稳步迈向现代化。通过构建科学的绿色创新指数,可以为中央和各级地方相关部门把握绿色创新进展状况、及时制定和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从而更好地促进绿色创新能力的提升。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区域协同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与政策研究”(22ZDA114)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