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图片新闻
凝聚奋进力量 创造新的伟业
2023-03-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15日第2610期 作者:本报记者 段丹洁 明海英
分享到:

  东风浩荡,奏响新时代团结奋进新乐章。3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闭幕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从现在起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接力棒,历史地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

  2023年全国两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京落下帷幕。今年全国两会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举行的重要会议。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两高”报告、审查计划报告和预算报告等,为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谋篇布局。在这场“春天的盛会”上,来自全国各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代表委员们胸怀“国之大者”,不负人民重托,认真履职尽责,积极建言献策。

  社科界一致表示,坚决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沿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阔步前行。

  不忘初心——见证新的历史时刻

  新时代十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我们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稳经济、促发展、建小康、抗灾情、应变局、化危机,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社科界代表委员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洪向华表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我国大政方针要保证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唯有如此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从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到普通工人、农民,从乡镇中小学教师到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院士、教授,从高新产业管理者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位代表委员本着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凝聚共识,紧扣每一项议程切实履职尽责,共商国是。作为云南代表团的一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巴莫曲布嫫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民族委员会委员。谈及此次参会感受,她告诉记者,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国家农作物繁种基地,保障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等,这些在云南代表团审议过程中提出的具体建议实实在在,彰显了这次会议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中国理念、中国实践和中国方案。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表示,今年全国两会将这些规划部署具体到精准施策,随着新一届政府接续奋斗,这些部署将全面付诸行动,进一步按照党中央的战略规划达成预定目标,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前景更加广阔,更加值得人民期待。

  在过去20年代表履职过程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教育治理研究院院长周洪宇一直秉承“全球视野、中国立场、专业能力、实践导向”工作理念,积极建言献策。在他看来,深化新一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这次机构改革坚持问题导向,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必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保障。

  作为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最大的感受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邢广程谈道,过去五年,我们在非常不易的情况下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就,党和国家作出一系列宏观、中观、微观部署,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实现高质量发展。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他将立足实际,将自己对国际问题的研究与人民的利益结合起来,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作贡献。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忠家表示,今年的全国两会是党的二十大后的又一重大政治议程,我们要深刻把握开局之年的良好大势,辩证看待当前国际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客观看待自身短板和弱项,积极应对责任与挑战,抓住机遇,乘势而上。

  坚定决心——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习近平主席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强调,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高质量发展成为党中央的重要发展部署,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如何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更是学界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通过长期调研发现,当前,我国产业链供应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多重压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建设强大而有韧性的产业链,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快推进。今年他的两个提案都是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是关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问题,二是关于谋划推进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黄群慧表示,未来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新征程中,要通过深化改革,使国有企业更加聚焦自身,努力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市场主体,在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进共同富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等重大战略中,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主任章晓联从事科研工作近30年来,目睹和经历了国家一系列大好政策,特别是近些年国家科技力量从弱变强的巨大变化和发展历程,她感到由衷的高兴和自豪。她表示,今后将继续带领团队深化免疫学、病毒学研究,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攻关,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强化国家科技创新力量作贡献。

  多年来,邢广程十分关注新疆发展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他为高质量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研究建言献策。邢广程表示,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先后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等重大战略要求,这些战略均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存在紧密关系。“核心区”建设事关国家全局,需要科学谋划,建议设立国家级“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研究院”,研究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重大理论与实践议题,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作贡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国家治理学院教授徐汉明表示,落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要求,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沿循正确方向。一方面,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不断夯实管党治党基础。另一方面,以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为导向,围绕政治素养、理论水平、专业能力、实践本领等方面,渐进式、常态化、全覆盖地推动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打造符合人民期待、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顺应民心——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人民是决定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实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民生底线,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上不断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要不断巩固发展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立法法是规范国家立法制度和立法活动,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的基本法律。时隔八年,我国立法法又一次迎来修改,此次修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和实践要求,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盼。

  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团或30名以上代表联名提出的议案共271件,其中有关立法方面的议案有268件。在这些议案中,巴莫曲布嫫关注最多的是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重大关切的议案。例如,国家公园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文化产业促进法、全民阅读法的立法以及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等的修法。“这些重点领域的立法、修法议案,坚持问题导向,反映人民心声,有助于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增强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巴莫曲布嫫说。

  全国两会讨论的是国家大事,聚焦的中心话题是国计民生。郑功成及其团队的研究领域一直围绕着“民生”二字。从社会保障、劳动就业到收入分配、慈善公益等,郑功成曾领衔提出过约80件立法或修法议案以及多个建议案。他表示,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应坚持统筹规划、共建共享、互助共济、水涨船高等基本原则,不断增强社会保障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以及制度之间、部门之间的协同性,以实现整个社会保障体系持续健康发展,为全体人民提供清晰、稳定的预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等决策部署。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义务教育是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出台义务教育公共服务标准,是推进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和前提。他建议,通过出台义务教育学校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缩小省际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差距,全面实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一体化战略,实施全域义务教育优质发展战略等措施,努力缩小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差距,全面推进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在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黄柏权看来,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国家安全基础,都离不开农业发展。在他看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党领导“三农”工作原则不动摇,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作为长期关注“三农”问题的专家,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国顺对今年全国两会强调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印象最为深刻。他告诉记者,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是保障“米袋子”“菜篮子”的重要基础,必须要从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种业科技创新攻关、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等方面推进种业跨越式发展。2023年既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又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年,走好这一步,对于农业农村农民而言意义重大。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在我国,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享有对国家和社会事务平等参与的权力。洪向华谈道,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就得益于人民的利益诉求得到满足、人权得到保障,人民愿意参与到国家建设中来。

  满怀信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智慧

  今年不仅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而且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哲学社会科学界大有作为,亦当积极作为。巴莫曲布嫫表示,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在发挥好自己学术专长的同时,应切实关注国计民生,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社科人”的贡献。下一步,她将跟进交办部门对自己在两会期间提出的“恢复民间文学二级学科”等四项建议的答复,做好后续反馈工作,并就建议在云南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性发展”重大试点建设项目组建多元行动方团队,尽快开展专项调研,担当尽责,不负使命,努力将相关工作落到实处。

  哲学社会科学界听取政府工作报告后,对今年及今后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充满信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全面深入学习领会全国两会精神,从多方面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杜志章表示,首先,要发挥理论宣传和政策解读作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把广大群众的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和国家的决策部署和根本要求上来。其次,要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深入调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洞察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此外,要发挥观察家和好参谋作用,时刻关注国际国内风云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强化前瞻性研究和复杂性思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预警和预后方案。

  张忠家认为,地方社会科学院智库要全面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大会的决策部署上来。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增强繁荣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创新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学为基、以用立业、问题导向、创新求实”,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建言献策,提出更多符合发展实际和时代要求、对决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人民群众有用的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入推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承载着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也面临着艰巨挑战。徐汉明表示,应当立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以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为己任,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供智识支撑。在他看来,一方面,要深度服务国家治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前瞻性、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研究,确保出台的战略、政策、措施符合中国国情和客观规律。另一方面,要主动参与全球治理,加强和创新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在文化互鉴中传播“中国之治”的核心理念及主张,向世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的声音。

  当代中国正进行着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理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黄柏权表示,社科界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自觉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更多有思想含量、理论分量的研究成果;坚持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新理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形成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特色和优势。

  快速发展的社会进程带来了技术和知识的多维融合,也使得科学研究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多元。这些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视发展交叉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陈国顺建议,强化学科交叉和融合,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研究水平和能力;加强人才培养和支持力度,不拘一格发挥学术团队的作用,涵育人才成长沃土,推动实施“文科振兴计划”;聚焦“四个面向”服务高质量发展,培养相关智库人才;积极学习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取长补短,在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和竞争力的同时,为学术发展积极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蓝图已经绘就,答卷正在书写。新征程充满光荣和梦想,新目标汇聚智慧和力量,实现良好开局关乎工作全局,做好扎实起步促进攻坚后程,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同心同德、埋头苦干,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