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中美学者共议应对气候变化战略
2021-11-1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11月19日总第583期 作者:李曼琪
分享到:

  本报讯 11月1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共同举办“中美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线上学术交流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和印第安纳大学经济学教授肯尼斯·理查德(Kenneth Richards)分别作主题发言。

  张永生表示,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加强合作有利于推动全球共同发展。当前国际社会不时出现“中国不愿意减排”这样的不实舆论,但事实上,中国在减排和绿色转型方面是力度最大的国家。因此,中美学者之间的交流对增进理解、建立互信非常重要。

  张永生详细介绍了中国碳中和目标的背景、机遇与挑战、实现途径及其对中美合作的影响,并解答了美方关切的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关系、中美能源合作潜力、碳交易系统等问题,强调了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大国担当。他认为,全球碳中和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一种范式转变,标志着传统发展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对中美两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作为全球两大主要经济体,中美两国应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危机,并同其他国家多方面开展合作。

  理查德表示,期待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动向,并在学术层面加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者的交流。他系统介绍了美国近期为气候变化做出的承诺、采取的策略和政策工具,以及美国当前气候政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表示,当前美国政府推行气候政策正处在“艰难的政治和法律环境”中。部分阻力来自国会内部两党的角力,甚至个别民主党议员也出于本州利益对某些气候条款持反对意见;部分阻力来自法律层面尤其是最高法院的掣肘,使得纯粹从管理角度推行重大气候行动极为困难。此外,拜登本人对2024年总统连任的诉求,导致其提出的气候计划往往避重就轻,难以触及实质性问题。

  理查德表示,目前美国已经用尽了大部分低成本减排方法,亟须创新减排路径和技术,同时降低成本。这使得降低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可再生电力成本以及储能成本,成为现阶段的必由之路。作为世界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以及太阳能、风能设备和电动汽车的最大生产国,中国无疑是美国的重要潜在合作伙伴。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相关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生及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师生线上参会。此次会议旨在深化中美双方学者对两国气候变化政策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双方就共同关心的政策议题研讨交流。

  (李曼琪)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