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推动新时代中国藏学研究
2021-09-24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9月24日总第577期 作者:本报记者 张娓 曾江
分享到:

  9月18日,“第二届中国藏学论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新时代中国藏学研究”在京召开。与会学者就涉藏研究领域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落实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藏学研究和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

  藏学研究积极回应时代召唤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党委书记赵天晓认为,西藏研究的话语叙事应该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增强海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回应时代号召,必须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表示,藏学研究要推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发展,适应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要求,围绕重大问题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推动新时代藏学研究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西藏智库在涉藏研究领域得到中央的重视和认可,发挥了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

  中央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邹吉忠表示,学界要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未来,中央民族大学将高度重视学术刊物建设,推动藏学研究成果的出版工作,使这些刊物成为刊发藏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

  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独立和发展的历程,尤其是建党百年的历史和西藏和平解放70年的历史,大家一致认为,西藏只有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赛认为,和平解放70年来,西藏各族人民经济社会生活取得了飞跃发展,尤其民生领域取得巨大成就。未来,西藏要根据自身要素禀赋,发挥特点和优势,走出一条不同于内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剑峰表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西藏各族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障,国家富强则为西藏发展稳定提供坚实的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保障。

  构建中国特色藏学研究

  与会学者一致认为,1951年5月23日在北京签订的《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开启了西藏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开启了当代中国藏学发展的新纪元。如今,中国藏学研究生机勃勃,科研、教学机构纷纷建立,出版、研讨活动积极展开。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研究员杜永彬认为,经过70年的学术实践,中国藏学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方面显著进步。中国藏学研究体现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作为藏学的故乡,中国已成为国际藏学研究的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黄维忠通过梳理“藏学”相关的概念史,回顾了中国藏学话语体系的演变。他认为,完善中国藏学话语体系,就要深化藏学研究,多出藏学精品,不断提升中国藏学研究人员的理论水平,拓展学术成果的海外传播渠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研究员张永攀认为,西藏研究是中国边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之后,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的西藏历史研究逐渐成熟。改革开放以后,西藏历史研究进入一个探索构建藏学学科的新时期。当前,西藏研究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对西藏研究起着重要指导作用。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

  面对新时代的使命和担当,学界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藏学研究高质量发展。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院长苏发祥认为,西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考古发现、汉藏民族形成、王朝治理体系等几个方面科学研究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所长鄂崇荣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民族与宗教研究所副所长杨环通过实际调研,介绍了青海和四川二省在涉藏工作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与经验,一致认为,要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民族工作主题,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地方人文社会特点紧密结合,形成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会议期间,与会学者还深入讨论了藏文古文献、藏族语言、藏族历史、西藏文化艺术和喜马拉雅研究新进展等学术议题。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西藏智库与中央民族大学联合举办。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