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上海合作组织与中国的多边外交”讲座在线举办
2020-06-19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6月19日总第521期 作者:记者张君荣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张君荣)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主办的“上海合作组织中的多边外交”讲座在线进行。此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李永全主持。

  孙壮志介绍,上海合作组织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区域组织。中国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创始国之一,参与上海合作组织意味着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由以双边外交为主到多双边并重。中国为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发展提岀了多项合作建议,包括签署《打击“三股势力”上海公约》《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多边经贸合作的目标、把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成员国战略对接的平台等。

  上海合作组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其特色包括:一是树立新的合作理念,超越传统的国际政治思维;二是开展全方位的多边合作,安全、经济、人文、政治等各领域合作同步推进;三是坚持平等互利和对外开放的原则,强调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合作方式;四是釆取自上而下的决策方式;五是尊重联合国权威和国际法准则,是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推动者和维护者。

  孙壮志认为,需理性地认识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也需要克服一些困难:一是多边合作的利益基础比较薄弱;二是中俄两国的区域合作目标存在差异;三是外部因素干扰和国际环境变化;四是成员国对其功能、定位等有不同理解,其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阶段目标也需进一步明确;五是工作机制尚待完善。上海合作组织的会晤机制较多,但工作机制较少,特别是常设机构的运作效率比较低,需要进一步起到协调组织作用。

  孙壮志认为,安全合作始终是上海合作组织的重点方向。成员国共同应对地区面临的紧迫安全挑战,特别是“三股势力”、毒品走私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当前最关注的安全挑战来自极端主义、跨国犯罪、网络信息安全以及金融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近年来,国际和地区格局呈现新的复杂态势,上海合作组织要扮演新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角色。

  孙壮志认为,对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地区开展的多边外交来说,应该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预防性外交的问题,针对各种前景作出相应预案;二是中国应该有独立的对中亚的政策战略;三是经济和安全问题不能截然分开,经济安全问题特别是国际上广受关注的粮食、能源、金融安全等,已成为上海合作组织多边合作的重要方向;四是解决上海合作组织扩员以后内部团结和决策效率的问题;五是发挥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积极作用。

  “在推动多边合作方面,上海合作组织需要确立更为有效的内部架构,理顺各种关系, 促进成员国的团结。”孙壮志认为,一是现有多边机制的调整和变化, 新成员的加入势必带来新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 避免造成工作流程的阻滞和不畅;二是合作重点的调整和变化,在不改变原有优先领域的同时,要兼顾新老成员的利益诉求,在务实合作的推进过程中会有所体现;三是对外交往的调整和变化,一方面上海合作组织的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另一方面更多国家希望与之开展合作甚至寻求加入;四是活动方式的调整和变化,上海合作组织同样会进入一个“多元”阶段。这种情况下,强调承认和尊重成员国之间的差异,以此为前提,寻找更多合作共识,就显得更为重要。

  孙壮志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上海合作组织为构建新型区域合作机制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不断释放合作潜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区域综合环境相对有利,另一方面是因为成员国有开展多边合作的愿望和条件。

  孙壮志总结说,今年暴发的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不仅是重大的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严峻的非传统安全挑战,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普遍受到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面临新的难题,上海合作组织要做出有效应对。此外,随着地区形势和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要加强团结,坚决维护多边主义,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共克时艰,及时调整合作的方式,完善合作机制,避免“边缘化”,为成员国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和改善民生提供帮助。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