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2019年度中日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举行
2020-01-1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0年1月10日总第510期 作者:陈祥
分享到:

  本报讯 2019年12月21—22日,2019年度中日比较文学国际研讨会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在穗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本大阪大学共同举办。

  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分委会主任、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修刚作了题为“跨文化交际视阈下的中日交流”的报告。他认为,世界文明多种多样,不能因经济全球化而抹杀了文化的多样性。对待不同文化,我们必须坚持异同观,特别是中日文化间存在很多相同之处,也有很多相异之处。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文化交流、文化研究、外语教育等,才能够跨越双方在文化理解方面的障碍。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在题为“关于区域国别研究的一点思考”的报告中表示,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正在迎来大发展时期。当前,我国的区域国别研究还存在着整体质量不高、对非西方世界的中小国家研究不足、学科领域之间交叉渗透不够等问题。加强区域国别研究,不仅需要研究同一对象国或地区、分属不同学科的学者之间相互合作,还需要同一学科背景、研究不同对象和地区的学者展开合作。日本在区域国别研究方面有着较长的历史和丰富经验,有一批著名的研究机构和学者等。我国学界应对此加以重视,把区域国别研究作为中日学术交流的重点。

  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周异夫教授在题为“明治国家的‘文坛’”的报告中,以历史的宏观视角,梳理了明治政府自上而下的对国民国家的建构,阐述了日本思想界、教育界以及文化界如何自下而上地对“国家”概念进行建构的过程。

  大阪大学教授伊藤铁也作了题为“在世界范围不断被传诵的平安文学”的报告。他从异文化、异领域的视角出发,对世界上用36种语言翻译出版《源氏物语》的情况以及各种语言的不同版本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并认为这种研究能够成为中日文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

  在会议主题发言环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邱鸣作了“汉字、汉文学传日与日本文学的发生、发展”报告,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宋协毅作了“翻译人才培养的问题及其对策”报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林岚作了“《大和物语》的第一百五十六段” 报告,北京语言大学教授周阅作了“从《马美人》看川端康成对唐传奇的吸收与借鉴”报告,福建师范大学教授林璋作了“翻译的策略与实施方法”报告,南开大学教授刘雨珍作了“张斯桂《使东采风集》中的明治日本”报告,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张楠作了“日本古典文学中之‘镜’意象与道家文化”报告。 (陈祥)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