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构建外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
2019-11-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13日总第1814期 作者:周静
分享到:

  本报讯 “回顾与展望:外国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8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70年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中的翻译研究、文学研究及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等议题进行了交流与讨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高兴以冯至翻译的里尔克《秋日》为例,阐述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以及文学翻译与文学研究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的关系,并对外国文学在中国新文学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朱振武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外国文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探讨。他表示,外国文学研究只有具备主体意识、创新习惯和包容精神,才能够坚守本土立场,为我所用,建立自己的话语体系,实现文化自觉和批评自觉。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陈世华以松本清张为例,探讨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与社会背景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认为,社会背景为小说家提供了大量创作素材,同时,小说家也用独特的文学模式反映了社会以及时代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德林表示,当下的文化研究学者有必要借助文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的重新结合,来实现马克思主义对文化研究的重建。

  扬州大学教授于建华聚焦作家创作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他以福尔斯的语录合集《智者》为例提出,作品不仅可以体现作家一直秉持的对话姿态和创新意识,而且可以表达出作家多样的文化观、体验观和价值观,重新建构起作家本人对历史、艺术和社会的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川通过回顾70年来中国文学翻译和研究的发展历程,建议外国文学研究者应当以中国翻译域外经典的传统为参照,深入思考为何以及如何翻译或研究外国文学这一重要命题。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联合举办。

  (周静)

责任编辑:王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