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用文学照亮中印交往的桥梁
2019-11-08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11月8日总第501期 作者:王子茗
分享到:

  本报讯 10月25—2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鲁迅文化基金会主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承办的“2019年中印文学对话会”在浙江绍兴召开。此次会议是继2017年中俄文学对话、2018年中法文学对话后,举行的第三场中外文学对话主题活动。

  此次会议的召开恰逢习近平主席结束对印度的非正式访问,会议宗旨正体现了习近平主席在访问期间表达的愿望:“双方要以明年中印建交70周年为契机,开展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人文交流,共同倡导和促进不同文明对话交流,为双边发展注入更加持久的推动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张伯江在开幕致辞中谈到,中印两国同为世界文明古国,两国人民的交往有几千年历史,近现代以来,两国文化交往更加密切,不断开启新的篇章。当下中国和印度同样面临着如何在新时代对丰厚浩瀚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课题。此次活动以文学对话的方式讨论交流中印两国文学对亚洲文明的影响、浸染,从而加深两国文化的沟通理解,体现出各自优秀文化与全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鲁迅、泰戈尔等一系列文学大师及其经典作品,跨越时空和语言界限,成为人类文明共有的财富。来自印度的海蒙德教授翻译出版了鲁迅的《野草》,他介绍到,鲁迅在印度文坛广为人知,他本人正是作为鲁迅小说的忠实爱好者,从而成为鲁迅研究的学者和其追随者。鲁迅文化基金会会长周令飞谈到:“通过几次世界文学对话活动的成功举行,坚定了我们继续扩大对外文学交流的信心。我们希望进一步通过展示和交流各国著名文学家和作品,传承和弘扬中外璀璨辉煌的文化成果,搭建文明互学共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进文化自信,激发创新活力,为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支柱。”

  十余位中印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介绍两国的文学互动发展,如翻译对增进两国交流理解的重要性,佛教和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鲁迅作品对外国文化资源的借鉴等。学者也互相介绍了本国的文学研究经验,推荐优秀书目,让世界看到作家笔下变化中的中国与印度。 (王子茗)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