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深化研究生教育交流与合作


2018年11月23日 10:05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11月23日总第459期     作者:记者黄亚楠

  本报讯 (记者黄亚楠)11月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论坛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40周年系列活动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黄晓勇,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白俄罗斯—乌兹别克研究生院院长伊哈尔·汉查诺纳克,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罗长富出席并分别致辞。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临时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副院长王新清主持。

  围绕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国际化的问题,黄晓勇分享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他认为,首先,以专业硕士为代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产业界和教育体制的融合。同时强化导师队伍建设,调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专业硕士培养。其次,师徒制的培养模式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样也显露出难以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以及对学科知识交叉、融合发展的需求等局限性。黄晓勇建议,一要建立相关专业硕士培养联盟,在人才培养机构之间搭建起合作平台,有序、科学地实现互相开放课程、学分相互认证、师资交流互通、实习基地共享等;二要在部分能够联通共享的学科建立博士生培养合作联盟,制定共同的培养机制;三要在各高校之间建立教师、学生及学术活动合作交流机制。

  伊哈尔·汉查诺纳克表示,在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时代,尤为需要关注如何开展未来的教育培训项目。他认为,一方面,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和科研机构应该联合设立公开平台,为新一代年轻人才提供更多的机遇;另一方面,应当建立相应的研究生培养合作联盟,开展国别间的交流教育。

  罗长富认为,面对新的历史条件、新时代的要求,要更加深刻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目标,优化培养过程、加强文化交流,博采众长、提升自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在“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主题研讨环节,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姜国华分享了北京大学在国际化办学方面的理念与举措。首先,研究生教育国际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阶段,应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国际竞争能力。对此,北京大学协助研究生海外访学、出境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鼓励博士研究生申请资金举办学生间小型研讨会。其次,大力吸引全球优秀人才赴北京大学交流、交换或攻读学位。最后,努力提升校园国际化程度。

  在泰国兰实大学政府学院院长颂蓬·尚官本看来,人与人的沟通交流是互信的基础,学生交流项目是国际合作的重要方式。他欢迎并期待更多的中国学生赴泰国学习交流。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认为,民心相通离不开人文合作,人文合作应当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之一。人文交流主要通过价值理念、法律制度、文化产品以及交流平台四个载体实现,“一带一路”框架内的人文合作包括教育合作,此次论坛为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米尔卡米洛夫·安瓦容表示,在全球化背景下,研究机构之间不仅需要做文化经济领域的对接,更需要开展学术领域和教育领域的合作对接。人力资源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石,需要拓宽研究生的国际视野,提升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在“高端人才培养”主题研讨环节,北京工商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杨德勇分享了自己对于国内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计、实践能力培养、毕业论文以及实践导师等方面的深入思考。

  乌克兰国家科学院经济与预测所副所长科拉布林·塞尔吉认为,教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他表达了对于进一步加强中乌学术交流的期待,并对“一带一路”框架下中乌双边合作的前景充满信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朝克谈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才培养具有四个特点。一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积极鼓励研究生访学、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及重大国际交流项目。二是充分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雄厚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不同视角、不同层面的学术讲座,拓展学生理论思考空间。三是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主持的一系列重大项目。四是高度重视硕导、博导国际化的研究视野、国际化的学术交流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法学院院长赵一红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育内涵式发展方面所推出的举措。

  王新清总结发言时表示,相信此次论坛将会成为中外高校及研究机构研究生教育合作的良好开端,并期待未来共同谱写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