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深化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永恒主题
2022-09-30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9月30日总第619期 作者:齐继伟
分享到:

  本报讯 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以下简称“古代史所”)第三期“鼎堂讲坛”在京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应邀作题为“博物馆的文化权力:中国与世界”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古代史所所长卜宪群主持。

  卜宪群回顾了古代史所与国家博物馆长期以来的友谊与合作。他表示,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世界一流现代化博物馆,是国家重要公共文化机构。古代史所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学术交流、挂职锻炼、博士后联合培养等方面长期合作、紧密联系,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此次邀请王春法馆长作2022年“鼎堂讲坛”第一讲,希望以此进一步促进双方交流合作,共同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王春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从“权力与文化权力”“博物馆的组织构成”“博物馆文化权力的社会运行”“信息网络时代下的博物馆”等方面展开主旨演讲。他认为,文化权力是一种组织性权威,是在社会共识中形成的,具有非职务性、非法律赋予的特点,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权力而非国家权力。博物馆作为一种社会机构,是以研究、收藏、保护、阐释和展示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方式服务社会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它的文化权力来源于权威和评价。博物馆文化权力的核心是对历史文化的解释权,但同时受不同文化群体的多重制约。不同文化群体之间存在复杂的动态关系,他们都会不同程度地参与博物馆的知识生产与实践活动。社会调节过程越来越多样化,迫使博物馆越来越重视各种不同观点。这种关系影响着当下的博物馆,而博物馆也在这样的环境中塑造文化,并被文化塑造。这意味着博物馆文化权力的社会运行是有条件的,恰当的边界极为重要。公众对于展览可能会有不同的观点乃至争议。争议、拒绝及突破都是交流行为,有助于我们理解文化产品的多重意义。

  王春法认为,当前,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影响、复制技术的巨大冲击、信息网络拓展带来的巨大变化,使博物馆业态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智慧博物馆以及基于ACP理论的平行博物馆成为未来博物馆发展的潮流。虽然博物馆文化权力受到信息网络技术的全方位影响,但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仍是以“物”为中心的,规模庞大、门类丰富、形态多样的馆藏文物都是代表性物证,完全可以通过学术研究构建起中华文化的物化表达体系,达到以物证史、以物说史、以史明理的目的。深化学术研究是博物馆发展的永恒主题,基于藏品的实体博物馆仍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希望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古代史所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增进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卜宪群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此次讲座给科研人员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和理论,使大家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了博物馆的功能、文化权力和社会运作,其中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运作模式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古代史所有着系统的学科门类和充沛的研究力量,希望科研人员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多出高质量成果。

  讲座结束后,古代史所党委书记赵笑洁为王春法颁发了“鼎堂讲坛”纪念证书。古代史所100余人参加活动。

  (齐继伟)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