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第一届新中国史研究青年论坛召开
2022-09-1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2年9月16日总第617期 作者:龚浩
分享到:

  本报讯 9月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新中国史研究青年论坛”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正华、宋月红主持论坛,副所长寇伟出席。

  论坛入选论文27篇,横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生态文明以及国史研究理论等新中国史研究多个领域,纵向涉及国史研究的各个时间段。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科研人员和所外专家等7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并就深刻领会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精神、充分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里程碑意义展开深入研讨。

  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会学者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十个明确”系统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全面展现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关于深刻领悟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和重要经验。与会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新中国史研究者要深刻领悟,将其贯穿于党史、国史的研究和编纂等工作中。

  关于如何评价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外交、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事件。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强大正能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彰显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党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必须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关于如何创新新中国史研究理论方法。与会学者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就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要求。推动新中国史研究开创新局面,必须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融合,着力解决制约两类研究融合发展的一些关键问题,加快形成促进两类研究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

  与会评议专家从选题立意、史料选取、论证逻辑等各个方面,围绕如何做学术研究、如何写学术论文等重要学术问题,对青年学者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深入讲解。评议专家充分肯定青年科研人员立足史料、重视理论的治学态度,强调要做好学术史梳理,准确运用学术概念,充分把握历史发生发展的时空背景,保持学术创新意识,彰显时代价值。青年科研人员表示,专家点评指出了论文的可提升空间,有助于自己更全面地理解时代背景,更准确地运用文献史料,更深入地思考所研究的问题,对未来的学术成长很有裨益。

  (龚浩)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