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经世致用 学术常青——记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张海鹏
2020-05-15
分享到:

  张海鹏,1939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015年5月退休。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会长等。学术专长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国近代通史》《台湾史稿》《中国历史学30年》《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等。

  2015年8月,张海鹏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致开幕词。

  担当重任 笔耕不辍

  年过八十高龄的张海鹏依然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甚至比退休前更加忙碌。

  2015年8月下旬,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中国山东济南举行。这是有“史学奥林匹克”美誉的历史科学大会创办115年以来首次走进亚洲,对中国历史学走向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为大会发来贺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出席开幕式,宣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并致辞,张海鹏代表中国史学会致开幕词。大会引起全球范围历史学家的广泛关注,参会人数多达2600余人。担任中国史学会会长的张海鹏运筹全局,殚精竭虑,终成盛举。《新闻联播》节目、《光明日报》头版和光明网发表《中国历史科学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写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之际》《展示中国文化魅力,让“中国话语”更加铿锵有力——写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开幕之际》等报道,着重采访了张海鹏。

  2015年,张海鹏主编的《中国历史学的30年》英文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美国M·C·M Prime, USA出版社同时联合出版,为中国学术“走出去”添砖加瓦。

  深耕理论 服务现实

  深切关注现实,历史与现实交融,是张海鹏治学的一大特点。他的学术研究和思索,总是与时代呼应共振,深切回应现实的重大问题。

  2015年,张海鹏在新华社发表通稿《台湾光复是对日本殖民统治的否定——驳李登辉台湾没有抗日的媚日言行》,各报刊转载刊登;在《人民日报》《中共党史研究》《观察》(台北)等媒体发表《九一八事变是日本蓄意制造的侵华战争开端》《纪念抗战不能忘记历史的基本线索》《下大力气推进抗日战争史研究》《抗日战争有两个领导中心》等理论文章和学术论文。同年,他在《求是》杂志社影视中心接受采访,在四川省社科院做学术报告,重点阐述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及抗日战争中两个领导中心问题,以及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等问题。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充分展示了负责任、有担当的学者风范和其深切的现实关切与家国情怀,在学术界和全社会范围内产生积极影响,及时回击了一些别有用心、歪曲史实的错误观点。

  2015年9月,张海鹏在“中俄纪念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致辞。

  立德树人 奉献社会

  2017年,张海鹏被国家教材委员会任命为高中历史教材总主编之一,统编的高中历史教科书2019年9月已进入6个省市高中课堂,将在2022年前进入全国高中课堂。同年11月,他又被中宣部任命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之一的《中国近代史》教材修订组组长。为此,他不顾高龄,坚持到全国各地大学和中学听课调研,听取一线教师意见。2018年,他出版了《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该书在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组织的第四届全国党员教育培训教材展示交流活动中被评定为精品教材。2019年初,他又被中宣部任命为“复兴文库”副主编兼第二编主编。

2018年12月,张海鹏在银川市二中与银川市部分高中教师和教研员座谈。

  2019年10月,张海鹏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培训班上讲课。

  

  2019年11月,张海鹏在沈阳八十三中高中某教室听课后给同学签名。

  2019年4月,张海鹏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中国好书”节目上做点评。

  张海鹏退休以后,老骥伏枥、笔耕不辍,出版与发表了大量著述,为中国近代史学科发展殚精竭虑,为国家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他曾将自己的第一本论文集命名为《追求集》,体现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将自己的史学研究和时代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对现实的关注中加深对历史的洞察,将研究历史的所得作为促进现实发展的思想资源,这就是张海鹏先生不断砥砺追求的动力所在。

  张海鹏的第一本论文集《追求集》。

  张海鹏部分著作。

  (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 赵庆云)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