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培训的启示与借鉴


2018年11月23日 10:1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11月23日总第459期     作者:

  根据国家外专局批准的我院2018年度出国(境)培训计划,经院批准,国际合作局组织实施了“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应用”出国(境)培训项目。2018年9月16日至30日,来自22个院属单位的24位科研和管理人员在美国参加了为期15天的培训。本次培训的主题是: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管理与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美国文献资源数字化技术、检索系统、知识挖掘系统、文献评价研究系统和数字化学习、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与管理等。此外,培训团结合培训内容,先后访问了纽约公共图书馆、纽约大学图书馆、罗格斯大学图书馆、纽约城市大学图书馆、美国公共数字图书馆、西蒙斯大学图书馆、波士顿学院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等机构,围绕培训主题开展学术交流并与部分机构确立了合作意向。本项目获得国家外专局资助,培训圆满成功,收效显著。在此摘要介绍部分培训团成员的体会和收获。

  学术资源数字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

  刘晖春(语言所)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我通过此次培训看到了我们在学术文献数字化和检索、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差距,也清楚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这些体会与思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术资源数字化管理是个系统工程,是促进科研与服务科研的重要手段,需要长期努力、持续投入。学术研究的传统阅读方式是从单本书籍阅读中获取案例知识,用于当今工作的启发或借鉴,这种方式的局限在于在短时间内难以进行相关资料共性的比较,当然也就降低了学术研究的效率,而大数据管理可以克服这一缺陷。学术资源及管理不被数字化,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更不可能跟上时代发展和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二是重视图书馆硬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打造最符合殿堂要求的一流图书馆,不能以藏书的数量多少作为重要标准,应该以吸引多少读者和图书使用频率作为重要评价标准。三是学术资源数字化管理需要匹配合适的专业人才。学术资源数字化管理的顶层设计离不开专家的战略思维和对服务对象需求的了解。只有充分考虑专家的意见,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术资源的利用效率。四是学术资源数字化管理应贯彻资源共享的理念。

  数字化是技术,更是服务

  杨斌艳(新闻所)

  自数字图书馆发展以来,实体图书馆的读者量逐年下降,甚至大幅下降,这已经成为全球图书馆普遍面临的现实。读者和研究者在获取文献和信息资源时,越来越依赖于图书馆网站、在线数字图书馆、在线数据库、在线文献服务等。检索有效、数据清晰、在线咨询等已经成为数字图书馆的必备功能。国内数字图书馆在用户工具、用户自主统计分析、可视化呈现等方面进行了很多有意义的尝试。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个人在线图书馆、个人在线知识库等,利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工具,在线进行知识管理,这已经成为全球数字图书馆发展的趋势。所有的技术都是为了服务,服务才是图书馆的宗旨和根本,对于数字图书馆,服务变革的意义更大于技术应用。

  文献资源数字化及图书馆的有关思考

  张志琦(信管办)

  1.数字化的理念与技术路线已经相对成熟,关键点可能不在于懂与不懂,而是动与不动。2.格式不永久,开源很重要。在数字化的时候,注重并选择开源软件很重要,至少能随着升级换代而“变身”。3.版权问题是数字化领域的传统问题。4.标准化依然重要。就我院而言,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工作需要既对专业熟悉又懂元数据标引的人士贡献智慧,并且要在研究生的培养、引进新人的培养和导向上倾注力量。5.基础设施的不足是业界普遍面临的挑战,美国也不例外。解决问题的方式未必都需要自己建设,第三方就是个很好的选择。6.传统图书馆的存储问题同样面临自建与否的抉择,但远程仓储计划给我们提供了现成的经验。7.图书馆的定位应该打破传统思维。图书馆在传统的纸本资源和电子资源的建设、开发使用上,应当充分地吸纳知识共享文化。

  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资源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张大伟(图书馆)

  纸本文献与电子文献资源之间应当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用电子资源可方便读者检索、阅读、下载,为研究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但不能完全取代纸本文献。服务器、读写格式、电子资源可能随时因各种原因损坏和失效(如哈佛燕京图书馆工作人员反映,前几年从国内购入的一些大套书电子版因读写工具过期已无法打开使用,不得不重新购入同样的纸本),纸本资源如保存得当反而能使用更长久。为解决数字化成本过高、时间较长的问题,哈佛燕京图书馆有效开发利用现有静态透明资料,如仍坚持使用大部分图书馆早已不再使用的传统缩微胶片机,以方便读者阅读该馆所藏大量缩微胶片。

  我国数字资源整合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汤井东(科研局)

  目前,我国数字资源整合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在数字资源整合的需求分析、思路整合、技术实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技术与操作层面上,我国国家数字文化网及类似网站的数字资源整合首先要从网站浏览检索功能的更新设计开始,根据资源主题、格式、类型、语种、地理位置等建立多维度的浏览方式并设置限定检索功能,明确类目设置,使检索界面简单、清晰、友好;其次要了解元数据仓储、本体、XML中间件等技术在数字资源整合实践中的适用性,从建立统一元数据标准入手,尽量为分布在各个不同文化机构的数字文化资源建立统一的元数据,并且为不同元数据建立互操作系统,将所有元数据资源汇总到统一的检索系统,实现“一站式跨库检索”,将现有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到为公众进行数字文化服务的实践之中。在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层面上,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公共文化机构等进行友好协作,从数字资源整合管理体制的探讨开始,把握数字资源整合的政策体系、制度模式等宏观管理内容。

  数字图书馆建设需考虑知识产权问题

  马忠文(近代史所)

  图书馆本来属于完全公益机构的范畴,肩负着保存文化、传递知识的责任,就此而言,似乎图书馆的行为有着无限的合理性。但是,在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 如何协调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要鼓励读者和用户合理无障碍地使用各种受版权保护的馆藏资源,同时政府有义务保障作者、出版人以及版权所有人享有的合法权利。因此,知识产权问题也是图书馆不断探讨的问题。在数据库建设方面,美国档案资料的版权限制较为严格,只有那些已经进入公共领域的资料才可以进行数字化并公开使用。为此,美国一些图书馆的网站针对数字资源版权和合理使用都有明确的说明,即使网页上没有正式的版权声明,也会对数字资源的具体使用限制和要求有明确要求。

  让图书馆成为信息交流的新型服务空间

  林维(社科大)

  大学及研究机构的图书馆要实现服务功能的提升和创新,应当使图书馆成为人们讨论、交流信息的场所。一个图书馆中存在着大量用于研讨、学习、休息、报告、讨论等的学习空间,这样一种新型的空间为图书馆用户的知识交流、信息传播和创造提供了合理合适的模式,也成为信息交流的新型服务空间。正是因为这些公共空间的存在,人们愿意集中到图书馆,进行信息的交换,图书馆远远超越了储存图书的空间设计,而成为信息的集散地。

  我院需重视机构知识库建设

  韩永顺(日本所)

  机构知识库是通过其开放存取的理念,对本机构员工所创造的各类有价值的知识产出进行统一收集、集中管理、长期保存并提供检索利用等增值服务的知识资产管理系统。对于我院而言,机构知识库能将学术成果进行集中保存、有效管理,更加重要的是通过对机构学术资源的深度分析,能够准确地揭示机构学术研究的优势和增长点,为机构的学科建设指明方向。同时,机构知识库通过对学术成果的长期集中管理,也能够对个人以及项目的研究方向、过程、趋势和结果进行评价,找到学科差别化发展的突破口。机构知识库可以在促进我院学科定位、锻炼学科队伍、助力科学研究,提高我院在国内国际知名度,打造国际一流智库和最高学术殿堂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于国家数字方志馆建设的思考

  邱新立(中指办)

  通过学习培训和实地观摩交流,我对下一步国家数字方志馆建设中的一些问题有了诸多深入思考:开展顶层设计,做好统筹规划,从宏观上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和技术实现的平衡,解决好各自发展、自成体系所带来的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基础上,制定普遍遵循标准,解决数据标准不统一、各省数据库之间无法互联互通,致使一个个地方志资源成为“信息孤岛”等问题;数字方志馆建设工作必须分清主次,按照先易后难原则,逐步推开,集中资源和力量进行重点攻关;加强分类指导,大量具体的数字化工作可能需要分解开来,由不同层级、不同单位承担,按规划分别完成;加强与其他类型数字图书馆的交流、合作,真正实现共建、共享。

  为实现全方位的哲学社会科学文献数字化提供人才支撑

  孔彦霞(人事局)

  学术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具有跨域性,急需一批理解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能根据用户需求对庞杂的信息进行识别,确定所需信息的性质和范围;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群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效地查找出所需信息;批判性地评价信息和信息查找过程;能运用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收集、鉴别并能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整理、分析和重组,建构成一种新的知识信息体系且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我们需要在现有的人才培养基础上,加大对馆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力度。尤其是要加强对信息开发技术、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其应用能力,争取培养一批数字资源加工与管理、系统开发与维护、知识产权使用与保护信息技术以及通晓科研规律并具备相关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学术文献数字化工作的需要。

  我院文献数字化需结合国家发展战略

  周谦(社会学所)

  大数据时代,现代化经济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海量数据的互联和应用为核心,将数据资源融入产业创新和升级各个环节的新经济形态,最终形成创新数字经济新形式。我院的图书馆档案馆文献资料数字化应该尽早制定一个可行性方案,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数字化的国家社会科学文献资料数据中心。

  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便利与高要求同在

  张宁(政治学所)

  随着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范围的不断扩大,各类电子数据库、电子图书、期刊库等数字资源为研究人员查找所需资料提供了便利,节约了研究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学术文献资源不断数字化,使得传统图书管理员人数大量减少,同时对从事学术文献资源管理人员的专业背景、信息技术使用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整体来看,从事学术文献资源管理的人员应具备多种能力(专业基础、教学能力、沟通能力、信息化技术等),可以胜任复合型工作。

  加快我院数字图书馆建设

  王中保(马研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殿堂、党中央国务院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拥有丰富的学术文献资源。不仅院图书馆拥有巨大的学术文献资源、大量珍惜古籍和丰富的特色馆藏,其所属的各个研究院所的图书馆和图书室、图书杂志报纸出版机构、国家方志办公室和历史博物馆、考古博物馆都有宝贵的学术资源,把这些学术资源进行数字化,有利于学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依托院图书馆,建立“中国社会科学院数字图书馆”,建设统一的学术资源数字化平台,整合各个下属科研院所、出版机构和馆藏机构的学术文献资源和现有的数字化学术文献平台和资源,加大学术文献资源数字化的人财物投入,广泛开展与院外大学科研机构的数字化资源的合作和共享,从而为我院的科研人员和我院大学、研究生院师生的科研、教育、学习提供有力的学术文献支持,进一步推动我院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提升我院国际国内的学术影响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张月英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