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邮件系统 丨
English

2018年新入院人员培训班学员交流发言摘登


2018年10月12日 09:23    来 源:《社科院专刊》2018年10月12日总第455期     作者:

  编者按 经过15天集中培训,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新入院人员培训班于9月28日圆满结束。今年的新入院人员培训,学员普遍感到内容丰富,方法灵活,收获很大。在培训班总结会上,6名学员代表分别从不同角度谈了自己参加培训的认识、收获和体会,现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承载伟大使命 不负最高荣誉

  张一飞 一排1班(美国研究所)

  我是一排1班的张一飞,来自美国研究所。我想借此良机,回答自己对两个问题的思考,一是对这次培训的收获;二是对未来的设想。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我想对任何一名合格的学员来讲,这次培训都会至少收获三种东西。一是荣誉感。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我想这个“最高”不仅是最高地位和最高水准,还有最高荣誉。我们有来自政治、经济、文学、宗教、历史等不同领域的同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气象和胸怀本身就是国家赋予我们的最高荣誉。二是责任感。和荣誉齐踵而至的必然是与之相匹配的巨大责任。所谓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也许已经是每一位知识分子的毕生追求,但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科研人员而言,这只是地板而不是天花板,我们有更重要的责任,就是为党和国家决策服务。三是我个人的自卑感。古语云:登高必自卑。十余天的朝夕相处,我深有“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各位同仁年纪尚轻,却无不身怀绝技,让我想到《隋唐演义》开篇词里所说的“不知松柏,生来便有参天形势;虎豹小时,便有食牛气概”。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对于自己未来的设想恰恰来自军训生活的点滴。首先,锻炼身体应该被我们每个人提上日程。超强的体能和精力,是超人的洞见和觉悟的生理基础。其次,广泛的体验是我们认识现实的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平台是我们宝贵的无形财产。正如一位老师所言,他在社科院期间接触过各类社会工作,而不是闭门造车、沉浸于象牙塔式的研究,这才有了聚沙成塔式的人生阅历与学术研究的一手材料。最后,我想用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结束我的发言,那就是“人是有主观能动性”的动物。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守住相对完美的内心世界。客观世界的规律决定着客观事物的发展结果,但不必然决定我们主观世界的喜怒哀乐,更没有一定之规把我们内心的感受进行僵化的规范。换言之,不管面对任何环境、任何际遇,我们都可以有一个冷静、开放、快乐的内心。我想把美国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的一句话送给各位,“The only thing that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真正值得畏惧的,只有畏惧本身。常言道,无知者无畏。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所有日子里“有知”,却依然“无畏”。

  社科之“士”勇争先

  陈瑶 二排4班(文学研究所)

  我是来自二排4班的学员陈瑶,目前在文学研究所进行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非常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分享此时此刻的心情。

  首先,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2018年新入职人员培训的风云际会,使我们得以相聚;感谢不长也不短的15个日日夜夜,我们朝暮相伴,并肩战斗;感谢军训使我们有机会重新穿上一身橄榄绿,再一次体验军营生活,在院友、所友之外,又增加了一个战友的身份。相信这段特别的日子,一定会成为彼此生命中难以忘却的一段时光。

  作为社科新人,在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大家庭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院里入职培训安排的周全和用心,为学员奔赴新的岗位保驾护航。其中传达着一种继往开来的期待:我们参观院史展、图书馆,了解和见证中国社会科学院辉煌的历史。同时,各个职能部门负责老师亲切而详尽的讲解,仿佛要把院里的“家底”和盘托出,语重心长地交到我们的手上。一场场精彩而富于创见的学术报告会,更是丰盛的精神大餐,启迪着我们未来的学术之路,为我们搭建了崭新的学术平台。

  回顾培训期间的点点滴滴,犹在眼前,紧张快乐而又收获多多。军训中的队列训练,考验大家的体能;早上参加操课、晚上参加讨论,日程排得满满当当,培养大家的纪律意识;拔河、拉歌和会操等活动,增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其中也充满温暖的细节。比如,在培训基地共度中秋佳节,教育处的工作人员秘密地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为培训期间过生日的学员集中庆祝生日,给大家带来一个隆重的意外惊喜。我本人作为其中的一员,也有幸体验了一个终身难忘的军营集体生日。这些细微之处的用心贯穿整个培训,令我们感动而难忘。

  在培训即将结束、重回工作岗位之际,我们对未来也开始了新的展望。在培训中,来自不同学部和学科的新入职人员共同交流切磋,碰撞出丰富多元的思想火花。无论具体的专业背景如何,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那就是知识分子,在古代被称作“士”。“士”一般是对读书人的通称,但是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泛指学道艺、习勇武之人。《字汇·士部》记载:“士,儒者。”东汉班固的《白虎通》解释:“通古今,辩然不,谓之士。”因此,我们都属于“士”这一范畴所指向的群体。士的本义,很好地道出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结合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定位,我们应该更好地以学术研究和学术探索来反映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扬士人的情怀。

  培训则文,军训则武,能文能武,亦文亦武,这次入职培训很好地体现了两者的结合。《楚辞·国殇》:“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 。希望在未来的工作和科研道路上,我们能以“士争先”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和克服一个又一个艰难困苦的挑战,实现自己的人生和学术理想。

  梦回吹角连营

  张超 三排7班(欧洲研究所)

  我是来自欧洲研究所的张超。很荣幸能够在此交流自己的集训感言。我想首先借此机会表达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各位领导和战友的真诚谢意。

  坦率地讲,我曾经是一个兵,我没有想到,在我已近而立之年的时候还能再一次穿上这身迷彩服。2009年12月,当我还是一名大学生的时候选择了离开大学校园,参军入伍,加入了光荣的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服役的两年,部队的生活很快地、深刻地改变了我,教会了我很多可能在其他环境中永远也学不会,或者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领悟的道理。退伍至今已近七年,虽然我有时也会回想起那段岁月,也不止一次“梦回吹角连营”,但从来没有再穿上过这身迷彩服,尽管它就在我的衣柜中。当得知我院要组织新入职人员军训的时候,我十分高兴,并立刻开始准备。从内务到队列再到体能,我尽可能地以一名战士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憧憬着能够以另一种方式去重温那段岁月。因此,这十几天的集训对我个人有着十分特殊的含义,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能够给予我这样一个机会深怀感激。

  战友之情是我们一生中可能得到的最单纯、最真诚的感情之一。我想在这十几天的集体生活中,各位战友们已经体会到了这种感情的珍贵。我们一起爬山、一起看日出、一起唱军歌、一起拔河、一起排节目。那些曾一度被我们标记为无聊、繁琐甚至痛苦的事情都成了最简单的快乐的源泉。在这十几天中,不论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学历多高,不论你曾经如何优秀,不管你志向多么远大,我们都身着一样的迷彩服,都是一名普通的学员。这让我想起我当兵时的一个口号:不管学士硕士,首先是一个战士。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互助、温馨的大家庭中,我有幸担任七班的班长。在连长的关怀和排长的直接带领下,我们以集体荣誉为先,发扬“有红旗必扛,有第一必争”的精神,取得了许多优异的成绩。

  除了在密云的军训之外,人事教育局还为我们安排了集体赴安阳林州红旗渠参观学习的活动。尽管曾在书本上了解过红旗渠,但当真的走近它的时候,那种震撼和感动依然让人难以平静。红旗渠不仅是一项穿行在崇山峻岭中的宏大的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记载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改变落后地区面貌的丰碑。在这次活动中,我们不仅参观了红旗渠纪念馆,观摩了红旗渠咽喉工程青年洞,还有幸现场聆听了当年参加工程建设的劳动模范的真情讲述。这次学习活动,使我们能够近距离感受林州人民当年修建“人工天河”的豪迈壮举,让我们受到了一次生动而深刻的教育。

  集训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内容十分丰富,虽然辛苦,但并不乏欢声笑语。古人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愿我们将这份特殊的经历收入人生的华章中,将这份友情珍藏在心底,让它成为我们坚持为人民做学问、为国家立言立行,在各自岗位上继续不断进取、勇攀高峰的强大精神动力。

  难忘的15天培训

  李琦莹 四排12班(直属机关纪委)

  我是四排12班的李琦莹,来自院直属机关纪委,很荣幸有机会向大家汇报我的培训感受。通过这次培训,我们彼此从陌生到相识,再由相识到现在的难舍难分,经历了一段虽然辛苦却充满了欢声笑语的时光。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的精心组织下,安排的课程既强健了我们的体魄,又丰富了我们的头脑,特别是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社会科学院情况的了解,使我们能够又好又快地融入工作中。

  新入院培训给我留下了很多特别的体验。在教学过程中,院职能局领导结合本部门业务工作的精彩报告,让我们对各部门管理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高培勇、辛向阳、陈秋霖、支振锋等老师结合自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和科研的经历,以师长的身份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研成长之路,为我们点亮了学术之光。关于公务礼仪、职业发展等课程,教会了我们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们受益匪浅。

  军训生活也令我受益良多。在日常生活中,叠被子似乎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在培训期间军事化的管理中,要求把被子叠成有棱有角的“豆腐块”,对我们来说着实是个难题。早饭后大家都匆匆忙忙赶回房间,把被子三等分又四等分,将边边角角捋了又捋,在拆拆叠叠中逐渐领悟技巧,完成“豆腐块”工程。其实这不仅仅是叠被子这么简单,它让我们懂得了生活需要井井有条的秩序,学习工作中要有纪律规矩意识。

  早起跑操是军训的一项重要科目。当清晨的阳光洒满栗林山庄,在清脆的鸟叫虫鸣声中,大家精神抖擞地跑步前进。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我们迎着朝阳,用整齐的步伐和高昂的口号,朝气蓬勃地开启了美好的一天。

  中秋之夜,连长的抽查点名令人难忘。当全场灯光熄灭、生日蛋糕推出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感到惊喜和意外,这热切的关怀和浓浓的情意让大家都心生感动,有的人甚至已经眼眶泛红,偷偷抹去幸福的泪水。就像几位“寿星”所说,这大概是他们最特别的一次生日经历。而对于其他人来说,也是我们一生中一次非常特殊的中秋节。

  记忆中还有一排长早操跑步时矫健的身影,二排长精湛的乒乓球技,三排长铿锵有力的口令声,四排长带领我们攀登云蒙之巅的霸气,五排长在聚餐时激动的生日感言,尤连长八年驻守边关的英雄事迹,周老师事无巨细的安排协调,周大夫无微不至的关心,以及丁老师和郑老师的悉心陪伴。这些我们都将一一记在心底。

  时光如白驹过隙,15天的培训学习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我相信,这只是我们友谊的开始。我们热爱这个集体,我们热爱中国社会科学院这个大家庭,我们更加热爱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和发扬攻坚克难的红旗渠精神,勇攀科研高峰,在新时代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贡献我们的青春和才智。

  牢记使命 砥砺前行

  冯维 五排14班(当代中国研究所)

  我是来自当代中国研究所的冯维,特别荣幸能够成为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入院培训大家庭中的一员。培训已近尾声,在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心得体会,主要有两点。

  第一,这次丰富的培训内容,增强了我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认识,让我感受到了院里的期望与关怀,提升了我的集体责任感,也让我学习到了永不过时的红旗渠精神。在课程学习中,多个院职能部门领导的讲座让我系统了解了院情,熟悉了文献借阅、课题申报、国际交流等多项工作程序,为今后工作提供重要指南。而科研工作和挂职锻炼的经验分享,也让我明确了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与路径。高培勇副院长从定位、人生等八个方面讲授的“学术八条”,高京斋副局长谈到的知位、知止、知衡的“三知人生”更是给我很多有关为人做事、从学著书的启示。课后讨论同样令我受益匪浅,它是不同所科研人员相互交流与学习,科研和管理人员增进沟通与理解,个人日常工作与院所发展规划联结融汇的重要桥梁。我们的学习讨论十分热烈,常常是意犹未尽。而课程中院领导的关怀和期望则是我们圆满完成培训的最佳保障与动力。

  在军训生活中,除了挺拔身姿、锻炼体魄外,我更感到自身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的提升。训练中,每一个排的同事都努力在动作和行进间保持与集体一致,不畏日晒秋凉,反复练习,增进协作。连队拔河比赛中,各排团结友爱、众志成城,是团队协作和集体荣誉的最佳考验和体现。在红旗渠实践教育中,当地人民开山建渠的丰功伟业震撼人心,劳模事迹分享令人泪目。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工程技术员吴祖太的英雄事迹。吴祖太年仅27岁,英年焕发,风华正茂,就担当大任,为人民的事业以身殉国。相比之下,同样金色年华的我们更应牢记使命、砥砺前行,继承和发扬历久弥新的红旗渠精神。

  第二,作为五排14班的班长,这份职责不仅给了我锻炼能力、了解和服务同事的机会,也让我收获了成就感与友谊。从培训前的整理信息、筹建班群到培训中的传达命令、组织班会,从训练中的同甘共苦到整理内务中的互帮互助,再到中秋赏月的散步谈心和游戏中的欢声笑语,我在服务大家的过程中暴露了很多不足。这也在督促我不断改进、自我提升,大家的每一句感谢都是我工作的最强动力。在相处中,我更感受到朋友间的包容理解与亲和可爱,发现了每个人身上的独特闪光点。正是通过大家的帮助,我们形成了和谐友爱的班级氛围,并在培训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作为班长,我欣赏、钦佩并感谢每一位班级成员。与此同时,我也切身体会到了培训管理工作的细碎与辛劳。因此,要特别感谢院人事教育局各位领导、老师,以及所有会务人员的辛勤工作,感谢各位在培训内容上的精心设计,在日常管理中的细心与耐心。

  在入院培训前,我曾对培训内容和方式有所不解,但此时此刻,我的疑惑全然打消,是亲身经历让我体会到院里的良苦用心和入院培训对我们的实际帮助及深远意义,我将永远守护这一段美好记忆。我会想念云蒙山微凉的晨雾和醉人的日出,想念14班、五排以及连队的每一位战友,珍藏与大家朝夕相处、共同奋进的每一天。云蒙山的清晨虽然微凉,但我们的口号声响彻云霄。相信在不久的未来,我们2018级的同事们也会在哲学社会科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祖国更加美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力量!

  长风破浪 一往无前

  申利波 三排长(图书馆)

  很荣幸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说说心里话。15天的培训如同白驹过隙,转眼即逝。对我而言,这十几天的学习与工作可谓受益匪浅,现在来谈谈几点感受。

  首先,非常感谢我院人事教育局的同志们对此次新入院集训全面、细致、周到的组织与安排,感谢组织让我们几位排长重新穿上军装重温军旅岁月。

  在此次的培训工作中,我很荣幸地被组织选派为三排的排长,专门负责七、八、九三个班的军事训练,同时也作为七班的成员参加培训。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义务。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我能够做到坚持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三个班的学员,尤其注重学员在队列训练中组织性、纪律性的养成,培育“有第一就争、有红旗就扛”的集体荣誉意识,倡导“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训练”的战斗作风,要求全排齐装满员,高标准完成训练的各项科目。我想,此次培训不仅是对广大学员军事素养及体能的提升,更是对其精神品质、意志能力的历练,是对纪律意识、规则意识的强化。而这些磨练与强化对新入职人员而言是必不可少的,这为他们今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顺利开展工作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不得不说,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是拥有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带着比较繁重的工作任务来集训。因此,作为教官,我们既要看到问题、纠正问题,同时也要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理解。正所谓教学相长,学员们的反馈意见促使我们优化训练的方式方法,我们也在相互交谈、相互学习的过程中共同提升、共同进步。

  我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现在又来到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高学术机构。中国有句老话,“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入院以来,我既始终坚持将政治合格、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军人作风贯彻到实际工作之中,也积极努力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力求做到张弛有度、服务科研。在作为普通学员参与集体学习讨论时,我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广大青年员工深厚、专业的学养而感到欣喜和骄傲,也被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品质感染与鼓舞。“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光辉灿烂的未来。

  最后,我要再次感谢人事局教育处的同志们给我们提供了如此难得的交流与学习的平台;感谢在座的各位同仁给予我的配合与支持;特别感谢三排的战友们给予我的理解、关心与帮助,“永争第一、永扛红旗”,你们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我为你们而骄傲。谢谢你们!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祝愿我们的学员们、战友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毅果敢,一往无前!

  

  
责任编辑:王宁

本网电话:010-85886809 地址:中国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邮编:10073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 版权声明 京ICP备1101386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