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张家港经验的时代价值
2019-08-16 来源:《社科院专刊》2019年8月16日总第491期 作者:张青松 高兴
分享到:

  改革开放以来,张家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任务,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积极融入党的建设,主动融入城市发展,全力融入群众生活,不断凝聚社会共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实践中不断赋予张家港精神新的时代价值,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张家港经验。

  张家港经验的进步性

  多年来,张家港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守初心,提气凝神强基固本。21世纪以来,张家港全市综合实力长期位居全国百强县(市)前列,以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近千分之四的GDP和千分之一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它用优美的城市风貌、良好的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事实,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进步性。张家港经验的产生首先源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源于党委狠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如果说张家港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关键在于抓住了精神文明建设的这个牛鼻子的话,那么党的领导就是这个牵牛的绳。这也进一步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党员领导干部在张家港精神的形成中发挥了进步作用。深刻领会中央精神、勤奋务实自加压力的干部队伍,促进了精神文明带动生产力发展的组织架构和保障机制的建立,解决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问题,避免了发展中的道德滑坡问题,促进了法治和德治的融合,造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铸就了张家港经验的制度基础。

  张家港经验的科学性

  张家港经验是统筹科学规划引领、“一体化”整体推进的典范。张家港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心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发展规划,提出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措施,整体全力推进。注重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坚持城的文明与人的文明同步推进,全力打造全域文明、全面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推动资源向农村倾斜,生态文明平衡发展。

  张家港经济社会统筹规划的科学性不仅表现在一体化整体推进,还表现在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所有的建设都要齐抓共管,而当彼此之间出现矛盾时,解决的原则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打牢了党的群众基础,密切了党群联系,使得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走进千家万户。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体现张家港经验科学性的一篇大文章。独具特色的“永联村模式”以集体经济的力量,创建了把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与市场经济规律创造性结合,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带动城镇化进而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将一个贫困村建设成苏州市最富有的现代化文明村,让“中国特色”真正在村里落了地。永钢集团是永联村办集体企业,在两次转制中,村党委坚持给村集体留下25%的股份。正是村级集体财富的增加,才使得农民收入有了持续增加的稳定来源;正是依靠村域经济实力的强大,才使得农民集中住社区、村民过上市民生活成为可能;正是村域经济基础的扎实,才使得村民自觉把个人融入集体之中,积极支持企业壮大、农村兴旺。

  张家港的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世纪以来,张家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92万元和3.02万元,是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居民恩格尔系数28.4%,低于30%,达到世界富裕国家水平;人均GDP3.07万美元,超过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水平;村均稳定性收入达960万元,其中超千万村39个,形成江苏全省最大的强村群体。

  张家港经验的开放性

  张家港市有1000多家外资企业,常住外籍人士近2000名,每年有近7万名外国船员在张家港口岸入港。张家港还定期举办“外籍人士看港城”系列活动,他们无不对张家港文明、张家港风貌、张家港人文表达出敬佩与羡慕之情。

  张家港的精神文明建设扎根于中华文明的肥沃土壤。张家港将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以及“集体主义”“志愿精神”“共产主义人生观”“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破冰”“统筹规划”“城乡协调”“物质和精神同步发展”“生态文明”“解放生产力”“内生动力”“社会主义人权观”与中华文明融会贯通,凝聚成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使得张家港这片土地上呈现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张家港经验、张家港精神,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价值导向和生存理念,又彰显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视角诠释了中华文明协和万邦、亲仁善邻之道,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值得全国县域经济社会推广学习的典范。

责任编辑:张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