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发布
2025-04-08 来源:社科院专刊总第755期
分享到:

  本报讯 (记者王春燕)4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京联合发布《上海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报告(2024)》。

  在全球经济竞争中,新质生产力以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为基石,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报告指出,上海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大都市,需要以新质生产力为驱动,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全面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与带动作用;需要加快培育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新优势、新动能,持续提升综合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能级。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上海聚焦标志性工程和重要战略平台,积极推动并精心打造一批示范性项目,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上海力量”,展现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影响力。

  报告进一步指出,通过科技创新,上海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跃迁,形成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强大动力;新质生产力在不同产业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的能级提供了动力,也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链赋能。上海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和绿色产业集群,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以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的新质生产力,聚焦科技创新、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等领域,不仅能够使上海发挥在技术、产业、人才等方面的综合优势,满足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而且能够提升上海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五个中心”建设的辐射带动能力,促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与共建“一带一路”的深度融合。

  报告表示,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建设,上海在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上取得重要进展,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随着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攻坚克难、先行先试、探索新阶段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已成为上海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为进一步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大局,上海立足国家战略,探索新片区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枢纽功能的新定位,致力于打造更高质量双向投资贸易的重要通道、更高效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为共建“一带一路”作出新贡献。

  报告指出,上海的绿色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并孕育出若干头部企业,取得了优异成绩。但在全球绿色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大国间绿色竞争加剧,要保持领先优势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和努力。针对当前上海发展绿色产业面临的一些短板和瓶颈,报告建议,第一,完善绿色产业上下游的配套基础设施和设计方案;第二,持续加强对绿色低碳人才的培育、吸引和储备;第三,以绿色供应链为抓手谋求国际领先地位。

责任编辑:刘远舰(报纸) 胡子轩(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