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
当前位置:首页国际交流
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
2021-11-05 来源:《社科院专刊》2021年11月5日总第581期 作者:潘晨
分享到:

  本报讯  10月18—27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丝绸之路研究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联合举办“携手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低碳能源与碳中和国际研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主持开班仪式,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副会长孙贤胜、中国欧盟商会能源工作组主席徐忠华、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真致辞。

  徐忠华在致辞中表示,低碳化、电气化、数字化是能源未来发展的趋势,能源转型要靠创新、合作与人这三个要素,即实行更积极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进行更多的跨行业与跨国界合作,提高公众对碳中和、能源安全、能源转型的认识,获得公众支持。

  孙贤胜认为,人类社会进步是一个渐进过程,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尽快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是首要任务,但也要积极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能源转型的国际共同义务,同时需要很好地处理彼此之间的矛盾。

  张真表示,碳中和将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西部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西部地区有机会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直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与东部地区形成良好的碳协同机制,走出一条符合中国自身特色的碳中和之路。

  研修班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家顺、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国际合作处处长毛涛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能源安全与新能源研究室主任、“一带一路”国际研修班负责人刘强为学员们授课。此外,研修班还受邀赴山东考察调研。

  李雪松详细阐释了疫情冲击与全球经济分化,疫情时期的中国需求结构、行业区域结构变化与产业升级,以及如何在经济分化过程中推动中国经济平衡充分发展等问题。刘家顺回顾了气候变化与国际应对、中国做出的战略部署,从中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的成效与潜力、林草碳汇行动建议以及生态系统碳汇战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林草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角色。毛涛介绍了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意义以及如何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等,并详细阐释了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新变化。刘强认为,实现碳中和的可能路径包括节能、燃料转换、可再生能源发展、氢能、甲醇应用、储能、森林碳汇等。

  来自俄罗斯、德国、法国、巴基斯坦、新加坡、美国、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商会代表参加学习。

  (潘晨)

责任编辑:张月英